台灣長工時名列世界前段班,近期又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推動四日工作制,每周上四天班放假三天」,亦即周休三日,且連署過關。因全面推動周休三日於各行各業難以適用,衝擊過大,勞團建議政府補助試辦或增加特休假,勞動部最遲須在12月7日回應。
根據統計,2024年我國年總工時達2,030小時,在OECD國家中僅低於墨西哥2,308小時、新加坡2,252小時、哥斯大黎加2,244小時。高於南韓1,859小時及日本1,636小時。根據勞動部分析,主要是台灣部分工時比例較其他國家低,因此總工時較長。
勞團指出,今年立法院通過國定假日「4+1」,今年多放三天假,預計2025年台灣總工時會下降,甚至跌到2,000小時以下。
為減少勞工工時,近日再度有民眾提案「推動四日工作制」,該提案指出,藉由周休三日提升工作與生活平衡、吸引與留住人才等優點,且長期來說產能不會下降,有助提升勞工幸福感、保護勞工身體及心理健康等正面影響。
勞動部官員表示,近日將邀集勞資團體詢問對周休三日等縮短工時相關議題。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認為,要以法律強制周休三日,困難度很高,因為各行各業都不一樣,但他認為政府應比照西班牙政府做法,政府拿出5,000萬歐元,鼓勵企業每周減少勞工八小時工時,並由政府補助八小時工資,「政府總要跨出這一步」。
戴國榮提到,後來比利時也試辦周休三日,提出「100/80/100」概念,意謂100%薪資、80%工時及100%生產效率,其他國家也都是鼓勵企業辦理,漸進帶動周休三日風氣。此外,他提到,若周休三日無法一步到位,也可以增加年資淺勞工的特休假,亦能達到縮短工時目的。
工總秘書長呂正華表示,周休三日在企業界非常非常少數,尤其是今年10月增加國定假日,很多企業面臨人力不足、排班調度困難,叫苦連天。他認為,值此美國關稅變動、景氣變化之際,業界都很緊張,此時實不宜再觸及縮短工時。
民眾曾在2023年中於公共政策平台提案「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周休三日的國家」,當時勞動部回應是,因各行各業工作型態不同,現階段要全面性實施周休三日或縮短勞基法工時規定,恐造成教育現場、產業經濟及醫療社福等困難。
而且,若國外未實施周休三日,我國卻實施,企業人力成本與營運上升,恐不利國際競爭。總之,就是當前條件、法令不成熟,難以推動。兩年後這些困難恐怕仍依舊。(時事新聞來源:經濟日報,2025.11.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