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錢越來越難存了?外媒《GOBankingRates》指出,有10項小額開銷正在悄悄蠶食你的積蓄,包括訂閱費、汽車保險、信用卡利率,甚至關稅也對財務造成重大影響。
10項蠶食積蓄的小額開銷
1.關稅
美國人正感受到關稅對非本地生產商品價格的影響,例如咖啡。國家納稅人聯盟自由貿易倡議主任布萊恩·萊利(Bryan Riley)也指出:「對於大型商品如家具的新關稅,最終會反映在更高的價格上,而家電、玩具及一般消費品的價格已經在上升。」
理財規劃師克里斯多福·斯特魯普(Christopher Stroup)表示,2026年消費者仍可預期連鎖影響。他建議:「將價格上漲納入預算,並使用現金流預測,保護利潤和個人儲蓄,應對不可預測的進口成本。」
2.信用卡年利率
許多人持有利率超過20%的信用卡餘額,使最低還款金額難以真正降低債務。斯特魯普建議,考慮將餘額轉移至低利率或0%優惠利率的信用卡,以快速減輕財務壓力,前提是必須在優惠期結束前還清餘額。他補充:「對於多張卡片同時管理的人,整合至低利率信用額度或進行結構化再融資,可以保留靈活性,並改善長期信用使用率。」
3.訂閱服務
現代生活中幾乎所有事務都可以自動化,但訂閱越多,費用累積越快,且很容易忘記取消。斯特魯普建議,先列出所有訂閱並標註續訂日期,「取消重複的服務,並依實際使用情況每季度輪換平台。」
4.汽車保險
Clearsurance的保險與財務專家梅蘭妮·馬森(Melanie Musson)指出,「汽車維修費用比幾年前高,當汽車受損時,也推高了保險費。」若想降低費率,她建議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報價,可能找到更適合方案,「提高自負額也能降低保費,因為你承擔更多風險。」
5.生活「雜費」
斯特魯普指出,銀行和服務提供商為抵消成本上升,雜費激增,「僅遲繳費與透支費,就讓美國人支出數十億美元。」解決方法包括設置帳戶提醒、自動支付帳單,並保留一個月生活費作緩衝。
6.食物
馬森表示:「雜貨與餐廳價格過去一年上漲10%至15%,視購買地點而定。」斯特魯普補充,餐點計畫與批量採購回歸有其原因,建議規劃每週菜單、減少衝動購買與浪費、選擇平價品牌、使用現金回饋APP,以及追蹤單位成本,把握通膨驅動的價格上漲。
7.居家能源成本
電力與天然氣價格因地區不同而異,有些地區上漲幅度高達20%。馬森建議,「窗戶若非常漏風,封住縫隙可節省最多10%的暖氣費。」斯特魯普補充,「每季度更換暖通空調濾網,並將智慧恆溫器設定在工作時間自動調節,每月可再省15至30美元。」
8.電話與網路費用
今年平均家庭每月在連網費用支出約250至300美元。斯特魯普建議:「若想節省20至50美元,可與供應商協商、降低未使用的數據方案,或將網路與行動計畫打包。」此外,也可在續約時檢視促銷價格,或考慮轉換至5G涵蓋良好的小型電信業者。
9.健康保險保費
馬森指出:「即便加薪,許多人實際領到的薪水仍減少。」斯特魯普建議,年初盡早將健康儲蓄帳戶最大化,以獲得免稅增長,並累積醫療支出現金儲備。在開放投保期間,應比較總年度成本而不僅僅看保費。
10.小花費漏洞
斯特魯普建議關閉一鍵結帳,將網路購物延遲24小時,「通常可降低每月衝動消費15%」。其他方法包括:將跑腿集中安排,減少停車與配送費用;使用分類微支出的預算APP。這麼做,一年下來,可回收600至1500美元儲蓄。他也建議建立財務計畫,將被動預算管理轉為策略性財富規劃。(時事新聞來源:東森新聞網,2025.11.1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