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林口一間高價美語補習班日前爆出疑似虐童,由於該補習班是以雙語幼兒學校名義收托幼兒,也讓「地下幼兒園」爭議浮出檯面。幼教團體表示,這些機構多以「短期補習班」立案,主打雙語教學,卻實際提供全日托育與課程,名為補習,實為幼托,光是安全性就讓人質疑,呼籲中央應建立跨局處聯合稽查制度。

近年來,實際為補習班的「地下幼兒園」業者愈來愈多,大多主打雙語、全美語、外師教學等,收費從每月兩萬多到五萬多都有。還有連鎖機構,光是一間就收了上百名幼兒,規模很大。

由於幼兒園入園率本應該是持續成長,但教團發現,根據教育部數據,幼兒園幼生及入園率中的五歲幼兒入園率,近五年來卻下滑,一○八年至一一一年都有九成七的入園率,但一一二、一一三年卻直接掉了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左右,質疑入園率會減低,會不會是到補習班,也就是地下幼兒園就讀?

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表示,幼兒園空間、設備與師資比率都比補習班嚴格非常多,一位老師只能帶十五至十二位學生、也要有足夠的戶外空間和活動時間,反觀補習班每班不超過六十個學生,且大多無規畫戶外場地,不適合長時間照顧幼兒。

「全美語、雙語、多元探索課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招牌。」中華國際幼兒文教聯合總會長黃祈榮說,補習班善於以「幼兒學校」或「美語才藝中心」等名義包裝課程,營造出「高端、國際化」的印象。部分家長甚至誤以為補習班既然有教育局立案,就具備合法教保性質,卻不知道根本無法提供符合幼兒照顧需求的安全與教保環境。

中華國際幼兒文教聯合總會前總會長李坤北也說,補習班立案程序簡單,師資無需具備教保員或幼教師資格,也不需符合幼兒園設施設備標準,卻能以「才藝課」、「語文教學」名義吸引三到六歲幼童入班。更嚴重的是,有些業者同址不同樓層掛上不同招牌,或在遭查緝後改名重開,繼續營運。

黃祈榮表示,目前查緝困難有三大原因,包括資訊不透明,補習班招生簡章往往不明確標示年齡,外觀又與合法幼兒園相似。此外,多數案件是靠家長檢舉或媒體揭露,地方政府稽查人力不足,難以主動巡查。罰則也不足,現行罰鍰最高僅卅萬元,違規者可藉改名或更換法人重新登記,幾乎無嚇阻力。

李坤北建議,中央應建立跨局處聯合稽查制度,整合教育局、社會局、消防局與建管單位,共同檢查「疑似收托三到六歲幼兒」的補習班,並修法明定招生年齡下限、提高罰鍰上限,設立即時通報與黑名單制度。

教育部表示,學前教育非義務教育,原則尊重家長的選擇權。至於教團建議提高罰鍰上限等,將納入後續「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修法研議討論。(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