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報載衛福部宣布放行的二家國際加熱菸商,分別可以於今年(2025年)的十月十一日及十月十九日開始販售,這也使得關乎到加熱菸販賣的合法化及其所衍生性衝擊影響,實有加以深度分析之必要。

話說:隨著主管機關宣布放行兩家國際加熱菸商,臺灣地區的菸品市場即將迎來新的變化,根據官方的聲明,現行的〈菸害防制法〉修法禁令,只針對電子煙和加味菸進行限制,然而,作為一種新型菸品的加熱菸,卻是被界定係屬於指定的特種菸品,只要是通過健康風險的評估審查,便可合法販售,然而,這樣的政策轉變,在增加稅收與潛在公共健康威脅之間產生了激烈爭議,尤其是對於青少年吸菸行為的影響層面,這是因為:一方面,政府預估加熱菸的進口,將可增加約新台幣20億元的菸捐稅收,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可能會導致新增14萬名的吸菸者,也就是說,擺盪於加熱菸的市場潛力及其對於公共健康的潛在威脅,加熱菸的商品屬性,實有其愛憎兩難的不同情愫意涵,連帶地,放大於社會性利益、社會性代價和社會性生養的關懷旨趣,民間團體如臺灣拒菸聯盟和國教行動聯盟對此更是表達強烈反對,認為政府的該項放寬決策,乃是對於菸害的放任,而非是有效的防制。

誠然,加熱菸的合法化背後,涉及有多重因素,像是:

(一)首先,政府希望透過加熱菸的合法販賣來增加稅收,進而支持公共健康計畫,換言之,當無法阻擋菸品市場的政治經濟壓力以及難以有效加以禁制,那麼,有條件的開放政策和部分放行,已然是一項不得不且忍痛決定的次佳選擇,只不過,偏重於政治經濟面向的巨視考量,斷然忽視菸品對於國人健康的中、長期影響;

(二)其次,隨著科技的進步,加熱菸已經被包裝和宣傳為一種相對安全的替代品,藉此吸引大量年輕人的目光焦點,換言之,時下的輕世代對於加熱菸的認知,仍然是停留在「不傷身」的錯誤觀念上,如此一來,受制於加熱菸商的市場行銷策略以及淡化菸品的吸食風險,在不設防和掉以輕心的認知基模底下,使得年輕族群更容易受到誤導、誘導和引導,從而增加吸菸的風險和身心的戕害,更遑論於青少年呼朋引伴的次文化氛圍,及其所產生從眾行為的加惡效應;

(三)此外,社會文化背景也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因為,隨著社交媒體或數位社群的普及化,加熱菸的時尚形象,已然被廣泛傳播或進行觀念偏頗的再社會化洗腦,如此一來,更形助長青少年族群的好奇心和嘗試欲望,身處於這種的渲染氛圍,使得加熱菸在年輕人的生活圈裡迅速流行,乃甚至於變相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標誌、集體認同和流行趨勢。

職是之故,針對加熱菸販賣及其衍生性衝擊,政府應該採取更為嚴格的管制措施,這其中包括:(一)首先,應強化對於加味加熱菸的法律規範,禁止其進入菸品市場,以降低對於青少年的吸引力,換言之,理應從法制面切入,以讓對於菸品的有效管制,有其依法行政的一體適用原則,如此一來,從吸菸、少菸、禁菸到零菸害的捍衛健康權益,相與關懷的文明化內涵,究竟是要被提升到何等的層次和什麼樣的高度,這將會是對應於反菸、抗菸、控菸和拒菸而來的基本提問;(二)其次,應加強認知行為的大眾宣導,尤其是提升青少年對於菸品危害的認知教育,特別是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三位一體防制關係,如何得以形成一種共親職的守護網絡,藉此增強青少年對於菸品誘惑的辨識抗拒能力;(三)再則,國家機器應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確保市場上所有菸品的標示辨識清晰,並且強制要求標示菸害的健康警語,據以提升消費者風險認知的警覺性,除此之外,應定期進行健康風險評估,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以進行相關政策的變革調整,進而確保全民眾的公共健康,皆能得到有效保護。

誠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健康風險的評估制度,係可保障吸菸者或一般他人的健康維護,但是,在實際操作過中,仍然存在諸多挑戰,比如:如何對加熱菸進行健康風險的客觀評估,並且確保評估結果的透明性;其次,在利益與健康之間的平衡,這也公共治理的一項挑戰課題,畢竟,過度依賴菸捐稅收入,可能會讓公共健康政策受到箝制影響,導致對於菸品管制的力度不足,以此觀之,菸品販賣的合法化,伴隨著的往往是對於公共健康的危機戕害,特別是隨其菸品市場推陳出新的多樣化、多元化和多變化,國家機器理應加重視健康風險評估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應用性,同時,攸關到健康治理的公共政策制定,理應要充分考慮全社會的中、長期利益。

總之,相應於控菸的全球化趨勢下,開放加熱菸的公開銷售,臺灣在此部份似乎背離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the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簡稱WHO FCTC)的公共衛生理念精神,進而突顯國家機器在健康治理上的矛盾、妥協和不一致性,連帶地,相當程度上,這也說明了關於加熱菸販賣的合法化,實乃是一項複雜的社會議題,涉及到健康、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醫療等多方面的交織因素考量,面對潛在、無形、間接和長遠的公共健康危機,政府應加強對於菸品的結構性管制,特別是針對青少年族群的具體保護,通過科學的政策制定和有效的認知教育,以推動菸害的防制或防治,藉此保護未來世代的身心健康,畢竟,擺置於眼前的是,從合法到非法、從紙菸到非實體菸品、從加味菸到加熱菸、從合法菸品到摻雜添加物、從菸害防制到菸害放任、從特定世代到全齡化人口、從增加國家菸捐稅收到戕害國民身體等迷亂情事,直指公開販售加熱菸的該項國家機器縱容行徑,無視於從一手菸、二手菸到三手菸的衍生性危害,特別是對於公共健康所構成的潛在威脅,如此一來,菸害衝擊影響之鉅、之大、之深和之遠,這也讓兼具核准和防治雙重角色的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頗有進退失據和左支右絀之憾,就此而言,考察針砭的重點之處,乃是要聚焦於何以會讓成癮物質如菸品,可以冠冕堂皇的公開上市,而非只是侷限於諸如加味或加熱之類的技術性操作,藉此直指對於如何捍衛與維護健康權的命題思索。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0.10:「加熱菸將開賣,恐增14萬人吸菸」)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