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公布「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修正草案,考慮到托嬰中心的人力荒,擬允許托嬰中心直接聘僱無托育相關學歷與經驗背景人員,照顧0至2歲幼兒,且期限最長可達兩年。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說,一旦法規修正通過,大量「0資格人員」進入托嬰中心,後果不堪設想,呼籲大眾警覺問題嚴重性。
行政院草擬托嬰專法「兒童托育服務法」,強化托嬰機構管理規範,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組長李庭欣表示,該法立法目的是強化托嬰機構管理規範,衛福部卻做出矛盾決策,取消0至2歲托嬰專業人員資格把關機制,不僅不負責任,專業照顧者專業能力不足,已形同「把幼兒放上賭桌」,且同樣缺人的幼兒園,教育部對開放人員資格,仍設有學歷及訓練時數要求。
李庭欣表示,教育部嚴加把關的同時,衛福部對托嬰中心人員資格要求「完全棄守」,讓托嬰中心想用甚麼人力就用甚麼人力,呼籲立法院應在「兒童托育服務法」明定人員資格,以免衛福部濫開後門,讓兒少安全陷於危機。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楊秀彥指出,根據工會網路問卷調查,高達94%的填答者反對衛福部修法讓不具學歷、經驗者擔任托育人員;現行準公共化政策無法改善從業人員薪資,若要改善人力短缺問題,衛福部應著力於布建公共化托育體系,並提升從業人員薪資。另,建議改善托嬰中心工時,將照護比下修至1歲以下1比3、一歲以上1比4,才是人力流失的解方。
「人力不足解方不應該是濫開後門。」婦女新知基金會主任李盈學表示,開後門也會讓專業托育人員的勞動負擔、心理壓力更大,現場可能更混亂、更危險,政府應該提高薪資條件、加強違規退場機制,才能讓家長有信心,請衛福部認清,托育安全不能妥協、風險不能轉嫁給孩子,千萬不要製造更多托育悲劇。(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8.26)
讀到這則新聞時,我心裡感到既矛盾又沉重。托嬰中心長期人力不足確實是現實問題,但衛福部打算開放「零資格人員」照顧0至2歲嬰幼兒,這樣的解方卻讓人無法安心。因為托育不是單純的看顧,而是需要專業知識與細緻敏感度,孩子的一個細微異常、哭聲或動作,都可能牽涉到健康與安全。若缺乏訓練,會不會在無形中把孩子置於風險之中?
更讓人擔憂的是,這樣的修法其實等於把「專業」變成可有可無。教育部對幼兒園師資仍有嚴格把關,但衛福部卻願意在最脆弱、最需要細心呵護的嬰兒照護上鬆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讓我想到新聞裡有人說,等同是「把孩子放上賭桌」,雖然聽起來尖銳,但卻不無道理。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力荒的根源,往往不是「人不願意做」,而是「待遇與環境太差」。低薪、長工時、高壓力,讓許多專業托育人員流失。若政府不從薪資、工時與照護比的結構性問題下手,只是放寬門檻,恐怕只會讓現場更混亂,甚至製造新的悲劇。
托育的安全,不只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國家制度的考驗。政策若只著眼於「補空缺」,而忽視了「補品質」,最後受傷害的就是最無辜的孩子。我相信解方應該是建立更完善的公共托育體系,提高專業人員的待遇,讓更多人願意留下,而不是一味地開後門。畢竟,孩子不是政策缺口的犧牲品,他們值得更安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