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01.讀者文摘一甲子
02.長照新制看護工
03.學習斷線放暑假
04.雙貸族群新世代
05.兒權公約素養化
06.假日急症UCC
07.日本女性冠全球
08.身心兒少家暴者
09.反制民主大罷免
10.世代貧窮袋鼠族
11.颱風災變丹娜絲
12.搶攻年代看護工
13.條件通過加熱菸
14.四高三低幼教師
15.身障安置鑑出率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八月份的第一周(2025.08.04)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讀者文摘一甲子」、「長照新制看護工」、「學習斷線放暑假」、「雙貸族群新世代」、「兒權公約素養化」、「假日急症UCC」、「日本女性冠全球」、「身心兒少家暴者」、「反制民主大罷免」、「世代貧窮袋鼠族」、「颱風災變丹娜絲」、「搶攻年代看護工」、「條件通過加熱菸」、「四高三低幼教師」以及「身障安置鑑出率」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讀者文摘一甲子」,臺灣英文雜誌社1965年開始代理中文版的《讀者文摘》,然而,因為不斷上漲的成本使得印刷和出版模式難以為繼,而決定June/July/2025將是最後一期出刊,這使得在臺出版超過60年且具標誌性印刷版書刊的讀者文摘,終究成為時下數位電子書報潮流底下的某種泡沫印記,畢竟,一甲子下來的時代光景,對於學生時期的精神糧食來說,讀者文摘所扮演知識傳承的堡壘角色,自當也是一個重要的時代標記,如此一來,從印刷到線上、從紙本到網路、從燈塔引水人到自媒體網紅,處處充斥且氾濫的話語權,又要如何回歸於聽、看、讀、寫的內在轉化歷程,藉此讓沈澱過後的思維想法及其文字結晶,找到背後應該要有的文化底蘊;「長照新制看護工」,80歲以上者免評巴氏量表就可申請外籍移工新制,預計將於今年(2025年)的八月一日正式上路,為了降低80歲以上估計會有約10萬名的外籍看護需求,及其恐造成現有外籍看護板塊挪移,像是從狀況嚴重的被照顧者轉至80歲以上仍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長者,抑或是從離島、偏遠鄉鎮轉向都市地區等衝擊影響,衛福部、勞動部研擬二大方向因應,包括失能、失智家庭在未申請到外籍看護的空窗期,可利用長照服務協助照顧,另外,將加速審查流程,以分流為原則,包括失智症、70歲至79歲二期癌症患者,及非實體癌如血癌患者等重症族群,可透過綠色通道優先評估,顯然,包括輕重分流及重症優先、擴大重症多元免評資格、重症家庭國內承接最優先、協調移工來源國增加量能確保品質、補足第一線執行人力、擴編預算支持看護家庭等6大配套,充其量只是偏向於應急性質,而無助益包括金流、人流、物流、媒合服務流和績效管理流的整體性解套,畢竟,上述從重症到輕症、從偏鄉到都會,乃甚至於從居家到工廠等家事移工的流向趨勢,實有其脆弱人性因子而來的道德行徑作為,連帶地,扣緊『有人照顧—有專人照顧—有專業素養照顧』的關懷意旨,舉凡家照者、外照者所欠缺應有的照顧素養,所涉及受照者的怯弱照顧品質,這才是回歸於如何捍衛照權的基本提問,況且已然是加惡成為孝道外包、照顧商品化、長照市場化、過度依賴長照移工化,以及外籍看護家務工化等脫序、迷亂現象;「學習斷線放暑假」,根據衛福部2023年的統計顯示,全臺14歲以下的身障學童總數高達42,030人,僅以臺北市為例,身障學童總數約有4,467人,但是,際實際參與暑期課輔班的身障學童卻僅有800人,突顯現有課後照顧的協力資源,已然無法據實滿足這群特殊兒童的基本需求,更遑論於如何針對身障學童之分類、分級,以進一步規劃個別化服務的分流照顧計畫,連帶地,寒、暑假期間幾近乎是全面中斷的支持系統,致使這些障兒的生活節奏中斷和學習能力退化,如此一來,假期過後往往需要更久的時間,來能重新調整和接軌已然斷裂的社會生活適應,以此觀之,關於《身心障兒童暑假無處去議題》的經驗事實,並非只是單一、個別的孤立現象,而是糾結特教資源不足、政策支持斷層,以及社會觀念滯後所造成的共織性後果,此一議題不僅涉及〈兒童權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中的基本權益,也反映行政管理主義及照顧社會學中的結構性挑戰,唯有透過政策、教育及社會三方面的協力改善,以及批判性反思現行制度設計、運作的諸多侷限,方能實現對於身障學童權益的保障和支持,如此一來,嫁接於『共融性支持』的政策核心理念,據以推動更多兼具社會性相融措施,來讓不同屬性特質的身障學童,皆能夠在日常環境中享有安全、快樂且有意義的尊嚴生活,藉此彰顯以人為本的文明化精神;「雙貸族群新世代」,根據聯徵中心的最新統計,全臺同時持有房貸、信貸的『雙貸族』人數月達到39.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過去六年來增加了近10萬人,特別是自疫情後房價持續高漲,再加上通膨帶動生活費,導致不少民眾僅能房貸、信貸雙軌並行,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雙貸族人數創下新高,貸款金額也持續飆高,目前雙貸族每人平均背負的房貸金額高達新台幣619萬元、信貸金額約112.8萬元,亦是歷年最高,相當於過去六年間雙貸族背負房貸增加近200萬元、信貸也增加40萬元,若與2012年相較,過去13年下來雙貸族背負的房貸、信貸金額均呈倍數成長趨向,特別是過去不少房貸族以房增貸,或是再借信貸放大操作槓桿,一旦遇到股市下殺或房市翻轉,特別是利率攀升和銀根持續緊縮下,資金需求的壓力更益大幅攀升;以及「兒權公約素養化」,每年依法行政辦理的〈兒童權利公約〉教育訓練課程,要如何超脫績效列管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ex),以提升到充權蛻變的KMI(Key Milestone Index),這部分所直指儀式主義的解構和新構,實屬迫切與必要,像是:(一)深化教育訓練內容:將教育訓練從形式化辦理,轉向實質的內容深化,包括案例研討、模擬情境及跨領域合作等多元化課程設計,以提升參訓者於對兒權公約精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二)建立需求導向機制:透過問卷調查或焦點訪談,了解不同部門業務兒權運用的實際需求,以進一步設計符合需求的教育訓練內容;(三)推動跨部門協力:整合社政、教育、警政、司法等部門資源,建立橫向溝通和資源共享的全社會協力機制,以共同推動兒權公約的理念落實;(四)文化適配性調整:教育訓練中融入東方文化特質,例如家庭親職角色及代際責任的探討,以促進公約理念與本地文化之間的轉接會通,此一調整將有助於減少文化性落差,所可能帶來的政策阻力;以及(五)嫁接於全社會、跨世代及其生活性的兒權公約素養,藉此克服該項教育訓練在實務操作中,所要面臨到招生對象範疇、供需涵養失衡、文明化落差及變異情勢等多重挑戰,這才是考察該起教育訓練的針砭所在。

其次,「假日急症UCC」,健保署將於今年(2025年)的年底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簡稱UCC),專收檢傷分類4~5級的輕症患者,像是發燒、拉肚子、小外傷等不嚴重但還是需要處理,藉此緩解急診壅塞問題,畢竟,基層診所到了周六開診率剩6成,周日則是只剩下15~20%,只不過,從醫事人力、設置地點、掛號收費等配套措施,實為通盤檢視之必要;「日本女性冠全球」,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2024年日本的女性平均壽命為87.13歲,雖然比前一年減少0.01歲,但是,仍然還是全球有相關統計國家的最高,並且連續第40年位居榜首,不過,若以死亡原因分析的化,因衰老而去世的女性長者呈現增加趨勢,連帶地,扣緊生活條件、醫療水準提高以及民眾健康意識增強等正向因素,預期未來的日本女性平均壽命仍將呈現上升趨向,這也讓率先步入極高齡社會的日本國度,面臨到安養壓力,實比想像中來得棘手;「身心兒少家暴者」,來自於衛福部的委託案研究,發現兒少施暴父母的卑對尊家暴案件,有超過67.7%的兒少加害人有特殊身心狀況,這其中又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位居首位,占整體的22.7%,其次為泛自閉症障礙占17.8%、有自殺意念或行為占16.4%、情緒障礙及妥瑞氏症均占4.4%,至於,相與關聯的歸因事由直指這一群神經多樣性疾患,像是中重度自閉症個案,學齡時期會出現社交互動困難,寒暑假、過年期間,因為學校放假、特教資源無法介入協助,成為暴力發生高風險時機,至於,亞斯伯格等隱性自閉症病童,至中高年級則是因為無法應對複雜的人際互動,再加上性荷爾蒙分泌,也容易導致暴力發生,此外,ADHD患者的衝動特質,結合特定情境,容易誘發暴力案件,也是ADHD孩童容易成為暴力加害者的可能原因,顯然,分類、分級的身心兒少,相與衍生出來的分流家庭處遇計畫,是有通盤檢視之必要;「反制民主大罷免」,去年(2024年)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過後,執政的民進黨成為國會少數,並且遭逢在野黨的聯手抵制,進而推動反制民主行徑的大罷免情事,只不過,包括總數25件罷免案數的0726第一波大罷免投票結果,卻是出現全部不同意罷免的全數敗北慘局,對此,依據〈公職人員選罷法〉第90條罷免案通過門檻為,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並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25%以上)以上者,罷免案即為通過,若是罷免案未通過,被罷免人的剩餘任期內就不得再提議罷免,如此一來,從對於立委到內閣抑或直指總統的不信任投票,這也讓包括公民團體、公民政治、公民社會皆有必要嚴肅看待這一場荒腔走板的民主鬧劇,特別是這一年多下來,幾近乎是停擺空轉且百廢待舉的內政、族群、地緣、經貿、颱風災難、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等國家大事,以及朝小野大、政局紛擾和分崩離析等民主困境,連帶地,看得到的是2024年敗選的選輸翻桌和權力傲慢,至於,潛藏於內的則是欠缺民之所苦以常在我心的從政初衷,就此而言,即便有『這一票,看誰輸不起選戰就搗蛋翻桌?』、『這一票,看誰用政治手段破壞意圖選舉制度?』、『這一票,看誰為滿足私慾鼓吹大罷免?』、『這一票,看誰濫用執政權激發對立?』、『這一票,看誰挑起意識型態製造動亂?』、『這一票,看誰浪費國家龐大經費行政治鬥爭?』、『這一票,看誰掌權還要撕裂社會和諧?』、『這一票,看誰胡鬧瞎搞讓國家持續停滯不前?』、『這一票,看誰想一黨獨大而使出奧步?』,以及『這一票,看誰在摧殘台灣的民主自由?』的民意論壇,但是,何以會讓反制民主的大罷免鬧劇成真,並且造成更大撕裂的族群對峙,此一代議政治和公民社會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這才是當代臺灣社會難以進行創造性轉化的癥結所在;以及「世代貧窮袋鼠族」,根據南國首爾研究院的調查顯示,1981至1986年期間出生的首爾市民當中,約有41.1%在35歲時仍與父母同住,幾乎是上一代的兩倍多,至於,擴大至南韓的全國範圍,與父母同住的比例也從18.6%大幅成長至32.1%,而成為一項集體意涵的整體性社會事實,畢竟,都會地區的高生活成本,迫使年輕世代放棄獨立,也導致越來越多高齡父母被迫延後退休,尤其該項新生代難以擺脫向上提升的結構性困境,由父母生養的這一批『袋鼠族』恐將帶來貧窮的世代循環,對此,包括畢業、就業、結婚、搬出家門等代表自主獨立的四項指標,臺灣社會在這方面的表現,也是不惶多讓,均已呈現延緩的推遲現象,遠地不說,低薪資與高房價,同樣成為青年人難以搬離家門的最大障礙,此一雙重限制現象導致結婚與生育年齡延後,像是男性初婚年齡上升至約33.9歲、女性為31.6歲,除了突顯晚婚趨勢明顯外,更是讓獨當一面的人生自立,愈發難上加難,如此一來,諸如精緻窮、月光族、躺平族、毛家庭,實乃成為生養不易大環境及其勞動條件不適足底下的預期性後果現象。

最後,「颱風災變丹娜絲」,丹娜絲颱風創重南部的農業縣市,除了極端氣候所造成風強和雨大的天災因素外,亦有其家園或地區搶救不力的人禍因子,至於,接踵而到的致災性豪大雨及其淹水情事,更是讓災民、災區,皆難以有仰望天光的樂觀期待,如此一來,如何讓救災等同於作戰般的全民總動員,據以營造全島一命的社會性總動員,尤其是社區守護力量的脆弱性,更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畢竟,這其中潛藏有城鄉資源、自然與社會性人口增減,以及政治和行政效能等交織拉扯影響;「搶攻年代看護工」,80歲以上聘請外籍看護免評巴氏量表新制即將於八月一日正式上路,推估外籍看護人力(外看)需求將多增10萬人,致使,現有21萬名在台外看恐不願待在身障、罕病、失智失能等難以照顧家庭的棄重就輕情事,如此一來,作為『照顧社會』的臺灣地區正式進入所謂的搶工年代,畢竟,供需失衡所造成的是包括雇主需加薪留人、仲介公司會提高行政費用、入住型機構外看人力更是吃緊,以及全臺陷入到處找人、搶人和難以留人的集體性社會焦慮,顯然,欠缺從雇主、家屬、外看抑或全社會應有的照顧素養,這才是道為本的應有作為,特別是直指『有人照顧—有專人照顧—有專業素養照顧』的關懷旨趣;「條件通過加熱菸」,〈菸害防制法〉於2023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包括全面禁止電子煙,至於,加熱菸部分則是須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機制,通過後才能製造、輸入、販售,對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有條件通過的2家業者和共14品項加熱菸,並且將重點聚焦在管理力道部分,像是(一)對未滿20歲的青少年、孕婦及其他易感族群的影響,業者應編列經費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監視和監測,並定期繳交產品使用盛行率跟使用模式監測研究資料給衛福部,(二)當發生不良事件通報時,業者的因應機制應完備,(三)國際上有新發現的成癮資料時,業者必須通報,(四)販售管理機制如何強化年齡驗證,以避免未滿20歲族群購買,(五)明文要求業者,不得使用誤導性文字或標示,例如『比紙菸安全』、『幫助戒菸』或『健康風險較低』等,以及(六)業者需依行政處分所示,定期提交上市後監視及管控機制報告給衛福部,顯然,從朝其放行方向思考,進而漠視或忽略加熱菸所潛藏的身心戕害及其社會成本,更遑論於利之所趨而來的各項變通促銷手法,對賭的乃是包括個人動力、家庭動力、群體動力和全社會動力的中長期危害;「四高三低幼教師」,要自今年的8月起,教育部規定幼兒園大班應配置1名幼教師,違反規定者,負責人將被處新台幣6萬元罰鍰,然而,從幼教現場的實務面來看,幼兒教保員人力的嚴重短缺問題,實乃是一項尾大不掉的運作難題,畢竟,幼教老師長期面臨包括高工時、高情緒、高壓力、高風險,以及低薪資、低社會認同、低職涯發展的所謂『四高三低』的壓迫結構環境,導致出現高離職率和人力流失的預期性結果,如此一來,考察的重點理應就其幼教供給、幼兒需求、勞雇媒合、保健績效、激勵認同,及其制度性保障,藉此找到適其所長、所用和所展的人力資本運用;以及「身障安置鑑出率」,因應於全國22市縣2021年至2023年特教身障類別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平均安置率為4.07%、4.25%、4.42%,彰化縣為3.52%、3.69%、3.87%,身障生的安置率低於全國平均值,再加上全國22市縣特教身障類代理老師任用比率,2021年至2024年依序為18.34%、26.27%、19.41%、21%,彰化縣為32.21%、43.75%、32.66%、33%,低於全國平均值的連續4年都是全國後段班,並且2022年全國墊底,對此,彰化縣政府於去年(2024年)編列約新台幣2億1千萬元辦理身心障礙教育發展計畫,藉此強化特教發展計畫的辦理效益,只不過,從就學到其它類別範疇、從安置率到鑑出率、從國民教育階段到其它學制、從轉介到轉銜、從IFSP到IEP或ISP、從障權維護到福利促進,以迄於從各個鄉鎮市到全彰化縣,及其從彰化縣到全國等資源階層深化,直指出來的是相與關聯的因應對策,就不僅止侷限於撒錢了事的消極性作為。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