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與成人犯分開偵查,容易造成犯罪漏洞!」國民黨立委吳宗憲17日在高檢署考察時,呼籲少年法官了解詐團的底層邏輯和檢警偵查的需求,政府也要協助青年遠離詐團誘惑;高檢署檢察官趙燕利表示則說,目前偵辦成少共犯有5大困境,包括管轄認定、無法同步約談與搜索、錯失關鍵證據時機與難溯源等。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7日考察臺灣高等檢察署有關法務部、司法院、內政部警政署就「面對少年擔任車手倍數暴增,偵辦成少共犯案件中,犯罪偵查之優勢證據主義與法官先議權制度之少年保護如何調和」業務概況。

會中,台灣高檢署檢察官趙燕利表示,目前檢察官偵辦成少共犯有5大困境,包括少年犯管轄認定不一、無法同步約談與搜索、錯失關鍵證據時機,且少年在犯罪集團居於關鍵地位時,無法即時取得其共數或上游情資,難以向上溯源。目前正透過成立成少共犯案件協調機制等方式,建立聯繫窗口、並設法縮短程序落差。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指出,111年少年車手685人,到了113年暴增為2354人,短短兩年增加了243%,少年涉嫌詐欺犯罪人數更高達「3124」人次,更令人擔心的是, 這些少年不是隨機誤入歧途,他們被詐團「培訓」成說謊高手,甚至背下「教戰手冊」,學會如何在面對檢警、法官時繼續「演」,繼續「騙」。

另外,上個月司法委員會考察誠正中學,發現矯正學校的學生數從年初160位成長到現在272位,成長率將近七成,超越少年犯罪成長速度。這代表後端矯正資源即將爆炸,不只輔導無法負荷,更生資源也可能告急。吳宗憲說,如今要保護少年時,更要思考:「司法能不能讓他們遠離詐團的誘惑?」(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