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對全球貿易競爭與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臺灣弱勢群體工作貧窮(working poor)與就業不穩定問題恐將加劇。請說明工作貧窮的意涵為何?並評析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中有關「強化勞政網絡合作機制,提升弱勢族群及青少年就業服務」的策略作為及成效?
二、稅賦政策引導著我們的社會行為。請以臺灣菸品健康福利捐(簡稱菸捐)作為長期照顧服務重要財源之一的措施為例,分析它對社會所可能產生的正、負面影響?
三、在福利服務輸送過程中,破碎(fragmentation)、不連續(discontinuity)、不責信(unaccountability)和不可及(inaccessibility)是常見的缺失。請舉臺灣社會福利政策為例,針對上述缺失提出改善策略?以及因此所可能產生的爭議為何?
四、試闡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RC)」一般性指導原則的內涵為何?並提出我國未來可持續改善的方向?

〈社會學〉
一、何謂規範?試說明正式與非正式規範的定義。有人認為「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請舉例說明那些行為符合正式規範但不符合非正式規範?又有那些行為符合非正式規範卻不符合正式規範?
二、白沙屯媽祖遶境引發全臺的媽祖熱,請用社會學的衝突論與功能論說明其對社會的影響。
三、何謂社會運動?請以反核為例,說明政治機會、資源動員以及社會框構論如何解釋社會運動的發生?
四、人工智慧(AI)為人類帶來巨大的改變,請用馬克思的理論說明 AI生產方式帶來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改變。

〈社會工作〉
一、社會學是影響及形塑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基礎的重要學科之一,請說明社會學相關知識如何運用在社會工作實務?有那些優勢或限制?
二、一位社工人員因為自己曾有家暴目睹經驗,而拒絕接觸並提供家暴家長必要的協助。請問這位社工人員的行為涉及那些倫理議題?對該社工人員的行為有何看法或建議?
三、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AI)近年不斷進步,其運用在社會工作的情況也日漸普遍。請說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會工作上可運用在那些方面?應注意那些限制?
四、針對兒少保護的三級預防,請說明初級預防的意義,並設計一個初級預防的方案,說明方案目標、目標群體、方案假設、實施步驟及方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