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當今的社會,性別平等已然成為一項全球關注的變遷議題,根據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所公布的《性平調查報告》,我們可以看到醫療界在性別平等方面所要面臨的各項挑戰,這份報告的樣本共計有487個有效樣本,這其中64.5%係來自於西醫及醫學系背景的學生,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32歲,女性占比達61.4%。調查結果顯示,57.1%的年輕女醫師曾遭受權勢性騷擾,此一比例遠高於男性醫師,然而,申訴的比例卻極為偏低,此一現象不僅反映醫療界的性別不平等,更是據以揭示職場文化中的深層問題。
誠然,儘管許多女性醫師都有面對性騷擾的困擾,但卻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寧願選擇不申訴,可能原因包括有「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情況未達需尋求協助的程度」、「申訴無濟於事」以及「缺乏足夠證據」等,這些原因的背後,實則意指女性醫師在職場上所承受的壓力和恐懼,畢竟,在充斥父權、威權的醫療職場環境裡,女性醫師不僅要面對專業自我的工作挑戰,還須忍受來自於權威、權控的多重性壓迫,這也使得她們在尋求幫助時,便顯得有些的猶豫不決和進退維谷,尤有進者,該項報告還進一步指出,有57.4%的女性醫師曾被問及婚姻或生育計畫,相形之下的男性醫師卻僅有25%被關心過,這亦顯示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仍偏向傳統的認知思維,將她們的職業生涯及其母職角色綁定在一起,進而形成所謂的「母職懲罰」現象,從而限制女性的職業發展空間,這也讓諸如女性剝削、母職懲罰、性平不公、玻璃天花板、性別階層深化等社會性傾斜情事,。
冀此,相應於上述權控性騷議題而來的反思與變革,包括:(一)制定明確的性平等政策,並要求醫療機構定期進行性別平等的培訓與教育,藉此達到事前有效防制以避免性騷擾事件成真的預防性作用;(二)建立申訴前的緩衝機制,以提供年輕醫師諮詢的管道,來讓她們在面對性騷擾事件時能夠獲得支持;(三)處理性騷擾調查事件時,強制考慮要將被調查人員暫時停止或調離職務,藉此保護受害者的權益;(四)遴選受過性平訓練的外部專家參與該項性騷擾調查案,藉此提升申訴調查的公正性、專業性、可責性;(五)強化外部申訴機制,讓受害者能夠在無懼的情況下提出申訴,終極目標則是規劃設立專門的性平等監察機構;(六)處於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文化的壓迫結構,更是要讓該項醫療職場權勢性騷擾事件,有其從認知、行為得以產生首尾鑲嵌和一貫串通的通盤性解決對策。
總之,性別平等不只是僅侷限於女性醫師的性別權益問題,更是整個社會進步的文明化標誌,我們需要的也不僅是對於該議題現象的基本認識,更是要有付諸於具體行動的全社會勇氣,畢竟,這種權勢性騷擾實乃是根植於父權文化與性別刻板印象,致使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不以為意的各項微歧視舉止,也讓女性在追求職業發展之際,同時還要去面對來自於家庭和社會的多重壓力,據以加劇女性的身心壓力和邊緣化地位,就此而言,唯有通過制度性變革和文化性深層轉變,才能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以讓每一位男、女醫師抑或所有的勞動大眾,都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發揮所長,來為『性平社會』的健康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