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這片寶島土地上,長照2.0政策就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是承載著對於國民的關懷支持,但也隱藏著對於某些群體的冷漠排斥,像是,基於有限的公共資源,這項政策將中華民國國民視為是優先的給付對象,然而,對於那些未獲得身分證的外國人士,尤其是所謂婚姻移民的新住民,就只能在邊緣徘徊,她們的存在更如同輕輕吟唱的一曲長照悲歌般,無法獲得應有的照顧與保障,尤有進者,也因為身份的缺失,導致遠嫁來台的女性,可能淪為「化外之民」,而被遺漏且無法成為長照體系的受照一份子,這種的制度障礙的社會性排除,無疑的是一種對於他們貢獻付出的人身反諷,而教人心生世態炎涼的無奈感慨。

若果未能改善該項的機制設計,那麼,對沒有取得身分證的新住民來說,老後人生的生活境遇,就有如日劇楢山節考中的悲劇般,直指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曾經辛勤耕耘的新住民,卻是因為身份問題而被迫接受不平等對待,這樣的絕對性剝奪待遇,不僅是對個體的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公平正義的挑戰,以此觀之,短期之內,強調的是國家資源配置的優先順序考量,而讓這群新住民的長照需求被忽視,但是,不遠的將來,則是會因為長照的財務風險控管失靈,導致進一步惡化已擁有公民權的國人,必須在這一場長照服務使用的拔河爭奪當中,極盡福利階層深化情事,甚至於加深長照市場商品化的能者全贏態勢。

冀此,上述議題現象的真正癥結點乃是在於長照機制本身的財務風險,也就是說,如果當前的長照體系,仍舊未能回歸到保險設計運作的基本提問,那麼,挖東補西的切割做法,致使弱勢的新住民成為了這場資源分配中的犧牲品,這已然是一項預期中的發展性後果,這也不是時程的早晚,而是該項的人身權益戕害,將會直接複製貼上於所有的國人身上,這也讓所謂「仁者愛人」的仁義核心精神,有必要落實於政策反思和具體建議的變革性思維上,像是:首先,應加強長照服務的財務風險控管能量,這部分所涉及到的長照保險機制建置,實屬迫切和必要,以確保資源有效運用和權利義務不對等的資源浪費;其次,統整跨部會的協力合作,以針對未取得國籍身分的新住民,共同盤點新住民家庭資料,進行需求分析並制定具體的長照服務方案;再則,應將新住民納入長照服務的範疇,藉此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這也是對於社會正義意旨的有效回應,而這部分所關涉到公私合作的特種基金設置,更有其應答於公民社會成熟度的基本思忖;最後,理應要有社會性對話的言談情境,來讓更多的聲音被聽見和被重視,一方面藉此減少對於新住民的不公平標籤和促進包容性的社會文化,另一方面則是透過社會性參與以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進而增強政策的可行性和公信力。

總之,邁向於未來的長照3.0,關乎到的是每一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如此一來,推動大破、大立的必要性變革,以讓我們在這條漫長的改革道路上,勇敢前行,諸多以拖待變的苟延殘喘作為,對賭的將會是一項零和遊戲(Zero-sum game)的長照共輸結局。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