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受到金融商品話術的影響,會開始對退休金不足感到焦慮,粗淺的印象是退休需要一千萬元以上,但是一千萬如何計算出來、如何達成、何時達成….我卻是懵懵懂懂。 身為勞工,退休金主要來自三種-勞保老年給付(勞保)、勞工退休金(勞退)、自己準備,其中可以自行提撥的勞退新制,我在搞清楚勞退新制與常常傳出要破產的勞保不同之後,知道勞退原來也是一種投資方式,但它不只是資金的運用選擇(可以選擇自行投資到殖利率更高的金融工具),其實還受到薪資結構與制度設計的影響,反映整體社會的不平等–高薪族群透過自提機制享有額外的投資收益與免稅優惠,而低薪勞工因為現實生活經濟壓力,難有多餘資金自提,加劇財富累積的兩極化,形成老貧的下流老人,並導致社會階層固化,降低社會流動性,貧窮世襲化,甚至留給下一代高齡社會養老挑戰,形成世代不正義。 現在投資詐騙很多,大多是宣稱高獲利高報酬,但是合理的現金殖利率目標大概是5%,超過這個數字就需要加以識別!當我知道勞退基金近10年的投報率是4.76%左右(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112年績效收益率達12.60%,加上自提部分可以抵稅,勞退帳戶不會倒….等優點後,我也會開始逆風考慮自提,不失為一個安全抗通膨的理財工具,畢竟工具沒有對錯,只是適不適合自己。 而我會有這樣的轉變,是來自於對多種理財工具的認識,因此,我認為「財商教育」、「財務知能」十分重要。有句話說”在錢的世界裡,人人都是案主”,身為社工,我們除了協助案主面對和處理財務困境(ex.債務),也可以積極推動勞工的財務教育和諮詢,幫助弱勢族群具有正確的用錢/理財觀念,例如,儲蓄優先,瞭解”支出是收入減掉儲蓄”,”還債的同時也必須儲蓄”等觀念,甚至往回推想-要有穩定的收入,必須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就業輔導和職涯規劃、投資自己的積極想法,進而朝健康安全的朝退休邁進。
Δ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受到金融商品話術的影響,會開始對退休金不足感到焦慮,粗淺的印象是退休需要一千萬元以上,但是一千萬如何計算出來、如何達成、何時達成….我卻是懵懵懂懂。
身為勞工,退休金主要來自三種-勞保老年給付(勞保)、勞工退休金(勞退)、自己準備,其中可以自行提撥的勞退新制,我在搞清楚勞退新制與常常傳出要破產的勞保不同之後,知道勞退原來也是一種投資方式,但它不只是資金的運用選擇(可以選擇自行投資到殖利率更高的金融工具),其實還受到薪資結構與制度設計的影響,反映整體社會的不平等–高薪族群透過自提機制享有額外的投資收益與免稅優惠,而低薪勞工因為現實生活經濟壓力,難有多餘資金自提,加劇財富累積的兩極化,形成老貧的下流老人,並導致社會階層固化,降低社會流動性,貧窮世襲化,甚至留給下一代高齡社會養老挑戰,形成世代不正義。
現在投資詐騙很多,大多是宣稱高獲利高報酬,但是合理的現金殖利率目標大概是5%,超過這個數字就需要加以識別!當我知道勞退基金近10年的投報率是4.76%左右(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112年績效收益率達12.60%,加上自提部分可以抵稅,勞退帳戶不會倒….等優點後,我也會開始逆風考慮自提,不失為一個安全抗通膨的理財工具,畢竟工具沒有對錯,只是適不適合自己。
而我會有這樣的轉變,是來自於對多種理財工具的認識,因此,我認為「財商教育」、「財務知能」十分重要。有句話說”在錢的世界裡,人人都是案主”,身為社工,我們除了協助案主面對和處理財務困境(ex.債務),也可以積極推動勞工的財務教育和諮詢,幫助弱勢族群具有正確的用錢/理財觀念,例如,儲蓄優先,瞭解”支出是收入減掉儲蓄”,”還債的同時也必須儲蓄”等觀念,甚至往回推想-要有穩定的收入,必須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就業輔導和職涯規劃、投資自己的積極想法,進而朝健康安全的朝退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