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飛漲,弱勢家庭負擔更顯沉重。家扶基金會去年底對扶助的弱勢家庭問卷調查,自覺伙食費有困難的家庭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百分之廿六點四的家庭以「三餐變二餐」減少支出,逾三成家庭覺得孩子營養不足,情況嚴重。
家扶基金會長期推動認養制度,目前全國有十萬八千多名認養人提供十四萬三千多份認養金給四萬四千名兒童。長期以來,國人認養情況踴躍穩定,但受物價上揚影響,許多受助童必須增加被認養份數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
祖父母及雙親過世、獨自生活的新北市一名高中三年級學生「小偉」,受到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去年中旬他需要協助的認養金額增加,全國其他類似案例也不少,家扶一度出現短缺上千份認養數的窘境,是認養計畫運作五十年來首度出現認養人缺口。
這些弱勢家庭受通膨影響有多大?家扶基金會去年底針對受扶助的弱勢兒少家庭問卷調查,百分之五十九的家庭認為負擔孩子教育費常出現困境;有百分之五十四家庭表示負擔伙食費有困難;百分之廿六點九的家長擔心每月伙食費不夠用;百分之廿六點四需採取三餐變二餐等方式節省餐費;另有百分之卅點六家庭覺得孩子餐食營養很少獲滿足。
兒盟發言人李宏文指出,常有人問「台灣還有孩子會餓肚子嗎?」兒盟二○一八年調查發現近六成弱勢家庭餐食來源不穩定,二○二二年兒盟再度調查照顧及服務的逆境家庭,百分之卅五點七的孩子面臨飲食不穩定或營養不均問題,近二年雖沒再做同一主題調查,但經歷疫情、通膨、物價高漲,弱勢家庭飲食不穩定或營養不均困境恐更嚴峻。
「貧窮孩子患肥胖症比率上升,營養不均比營養不足的問題更棘手。」新北家扶中心主任林夢萍觀察,這些弱勢家庭為快速充饑,常煮麵打發一餐,一家人擠在缺乏廚房或冰箱的套房或雅房做菜不便,「生活環境影響健康」。
林夢萍說,家扶透過採買訓練等課程,引導受助家庭在有限資源中,買得巧、吃得均衡,避免健康陷入「弱弱循環」困境。
二○一七年起推出「食物箱」引導受助家庭飲食盡量均衡的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羅紹和觀察,「又窮又胖」可能是營養失衡造成,長期飲食失衡、營養不良是許多家庭共同寫照。(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1.13)
隨著醫學發達的進步,國人的死亡率降低帶來的不僅是生活富裕與良好的生活品質,台灣社會的平均餘命大幅提升同時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成長,人口結構改變進入了高齡化社會。然而,高齡化帶來的不僅是人口結構改變,連帶影響著勞動力市場不均。目前我國對於勞工就業市場提供有勞工保險福利服務,其分內容項目分為生育給付、傷病給付、死亡給付、老年給付等四種給付。本次我們僅針對高齡化現象影響最大的老年給付。
根據勞保局統計資料顯示,勞保自2017年開始出現收支失衡但因為高齡化與少子化緣故導致收不抵支,尤以老年給付為大宗。根據勞保局2024年11月統計資料顯示老年人口較去年新增13.9萬人,雖未達到明顯增加,但由於老年年金是累積滾動的概念,活越久領越多,將是造成勞保收支不均的主要原因,長期下來將導致勞保破產。作為社會工作提出以下觀點:
1、 勞工保險年金改革
建請有關單位提出勞保改革計畫針對現今高齡化現象所帶來的衝擊提出有效延緩勞工保險破產時效,而非一味的撥補治標不治本。
2、 研訂勞工保2.0
研擬勞工保險2.0將新舊制保險金脫鉤,不僅能延緩舊制破產期限,更能有效避免債留子孫。
【參考資料】
勞保局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