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乎到高齡長者免繳健保費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諸多貓膩、縫隙之處。

話說:在野的藍白立委提案進行〈老人福利法〉的部分條文修法,以讓65歲以上且所得稅率20%的長者得免繳交健保費,此一修法舉措也引來包括主管機關、醫事團體及其不同世代的議論針砭,顯然,看得到的是免繳健保費的老人,將從現行近21萬名(占比4.7%),暴增至近370萬名比例(83%),但是,健保補助的金額卻是要從新台幣20.7億元飆升至366.4億元,25年過後更是恐將一舉突破高達有621億元健保補助費用之譜,如此一來,該項鎖定絕大多數65歲長者免繳健保費舉措,勢必會拖垮已然是羸弱不堪的健保財務,連帶而來的相關聯命題旨趣,就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誠然,反對方主要標舉的乃是扣緊『世代正義vs.健保永續』意旨,但是,該項的修法動作,其所直指的更是有從工具層次到規範層次、從實然範疇到應然範疇以迄於從微視面向到巨視面向的綜融性思辨,畢竟,此一多方爭議的背後,實則糾結有:關於從社會保險到社會福利之健保屬性定位的有待釐清、從老福法到健保法之法案條文的規定銜接、從65歲以上高齡者到不同年齡層之代際間的世代公平性、從壯世代的勞動參與率不足到高齡少子女化的生員不夠的真正歸因、從損益難以兩平的健保財務困境到整體人口發展危機等運作困境,如此一來,在這裡的癥結之處就不僅是聚焦於所有或大部分的老人,得以免於繳交健保費的德政思維或民粹主義,而是包括全民健保在內的社會保險機制設計之於繳費互助、量能負擔、大數法則、精算原則、風險規避、最終責任的運作邏輯內涵,以及之於情感依附、您我一體、相濡以沫、社會連帶的生命共同體,能否鑲嵌並且成為當前公民社會相關建置得以穩健建置的併同思量。

最後,有待廓清的其它命題旨趣,還包括從社會保險建置化的長治久安到社會安全津貼化的迷亂行徑、從免繳健保費的世代性對立到暫行老農津貼的比例原則調整、從社會性關注的情緒對決到社會性投資的世代融合思考、從社會救助範疇之經濟弱勢免繳健保費到福利津貼範疇之大部分免繳健保費的制度性轉換、從以中低收入老人為限的排貧設限到所得稅率20%長者才得免繳交健保費的排富條款、從社會救助範疇的經濟弱勢免繳健保費到福利津貼範疇的大部分免繳健保費、從軍公教到其他職業類別的年金改革配套措施,以及從長者免繳健保費到思索社會不均議題等等整全多層的思辨論述。

以此觀之,『世代正義vs.社會不均』之於『健保永續vs.世代賡續』的貫通銜接,這才是值得關注之處,就此而言,理當是要嚴肅看待包括健保3.0、長照3.0抑或是準公共化3.0之類的諸多行政作為,藉此復歸於「後福利社會」關懷意旨應有的大破和大立變革。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