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人群服務的複雜、詭異,這也讓豈止於一個「同」字,以如何能夠了悟社工學應有的論述、思辨。

首先,堆疊於相同的一個「同」字,像是同儕工作者、同鄉工作者、同輩工作者、同事工作者、同情工作者抑或同理工作者等,各自的背後實有其殊異的情境脈絡和不同發想,這其中包括:(一)類似遭遇的「同儕工作者」,其主要的運作優勢乃是在於服務過程的兩造,彼此因為都擁有曾經滄海的類似經驗,而得以產生依附情愫的加乘效果,如此一來,『先談心情,再講事情』的轉化作用,也讓雙方的共事合作,從『Why me』以進化到『Why not』的處遇效益,連帶而來之於陪伴、等待、尊重、分享與責任的串聯性改變,自然可以窺見到帶著祝福以單飛的未來天光;(二)血脈相連的同鄉工作者,舉凡從島內各地的同鄉聯誼會或他鄉遇故知的移工群聚,從地緣主義出發而來的該項群我關係連帶,也讓他鄉的人身遭遇,產生相濡以沫且相互扶助的增生力量,此一糾結民俗、民德與法律的文化集體性叢集,實有必要借力使力發揮出更多的守望、守護作用;(三)年紀相近的同輩工作者,其所要被突顯的乃是包括價值觀念、認知態度、行為舉止之於不同世代次文化的呼朋引伴力量,就此而言,如何與能力較強的人一起學習,藉此產生更多來自於鷹架學習氛圍的厚實知識涵養,至於,找磁場相同的人一起打拼,則是用以煥發出雁行團體飛翔所營造的更多富足關係。

(四)職場屬性的同事工作者,看得到的是人群服務的「求同」,特別是一本初衷於如何居安思危和做您自己,至於,「存異」部分乃是藉由分類、分級、分階、分段、分時、分程及其分流的社工處遇,以了解人群服務工作唯一不變的,就是隨時都在改變而來的精進學習;(五)悲天憫人的同情工作者,從情感移轉到反移轉的分寸拿捏,自當有其來自從自身到他人、從認知投射到悲天情懷的界線議題;以及(五)換位思考的同理工作者,其所要被彰顯的會是人群服務工作,如何有其所需要被奠基於專業培力、情感支持、社會歷練、生命文本、文化底蘊以內化出來的信任基底,及其所延展的『尊重、關懷、給機會;傾聽、陪伴、同理心』。

最後,從一個「同」字到一個「復」字,乃至於一個「互為」詞彙,直指出來的是諸如復原、復歸、復發、互為相對、互為主體、互為因果等事件演變歷程,實有其回應於單一現象、合併行為、不同需求、多重介入及其分流處遇的複雜、深邃、變異,這也讓人群服務工作者一直都是處於「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雖然是勇於、急於掀開「潘朵拉盒子」(Pandora’s box),但是,最後往往陷入「薛西弗斯迷失」(The Myth of Sisyphus)般而難以自處。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