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相迎於從台灣一地到全球接軌之於各個節日意涵的論述思考,實有其扣緊2020-2024年這5年期間所相與對應的深究討論。
首先,2020-2024年這五年間的第一季(1月—3月)之島內、國際的各項通過性儀式,包括有:「正義與勇氣之路」,2022年這一年乃是228事件75周年紀念,對此,台南市文化局舉辦『正義與勇氣之路』紀念碑揭牌,以讓民眾看到湯德章、王育霖、林茂生等受難前輩事蹟及所付出的努力,只不過,228受難者家屬代表認為,228歷史真相依舊未明,乃為家屬的最慟,政府實有責任還原歷史真相,這多少也映照出來不同政黨對於『白色恐怖政治』的另類解讀;「十年餘震311」,十年前發生在日本的311強震,對於位在太平洋火環帶上且是地震最好發的台灣來說,就不應該被簡化為國家級地震警報的發布,從而忽略相關的防範措施;「0322水資日」,03月22日乃是世界水資源日,映照於2020年台灣這一年約兩個多月沒有正常下雨,並且也是近56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全年無颱,斷然不能再去對賭於颱風入境及其夾帶豐沛雨量的挹注蓄水效益,反而要去思考沒有颱風的水資源,如何得以面對妥適配置的結構性難題,像是便宜的水費計價、漏水率偏高的老舊管道以及用水大戶的公平性等,如此一來,祭出『供五停二』之類限水節水的大規模分區供水,當只是某種的應變、取巧手段。
其次,2020-2024年這五年間的第二季(4月—6月)之島內、國際的各項通過性儀式,包括有:「0402社工日」,04月02日是台灣社工日,根據衛福部統計,自從社會安全網設立後,三年內已增聘2千多名社工,在其所包括一般性社工、保護性社工、心衛社工、司法社工以及醫療社工在內的五大增聘社工裡,截至2021年01月29日為止,整體的進用率為89%,是但,保護性社工僅為80%,還差20%才能夠達標,對此,因應於社安網2.0的推動,將會推出鼓勵機制,以協助增加社工人數,只不過,社工數量的增加及其素質的提升,要如何有其能夠得以安於本業的制度性保障,這會是該項議題現象的真義所在;「0422地球日」,0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前夕,各個NGOs環保團體均有各自不同的通過性儀式,對於走過政黨輪替的台灣社會來說,更是需要放大檢視所有政黨對於台灣生態之於環境、環海和環保,究竟能否言行一致的一以貫之;「0512護師節」,05月12日的國際護師節是有其從護士到護理師、從醫療到公衛抑或是多重角色扮演的時代變遷考察;「63臺灣照服日」,藉由推動照服日的制定,有必要正視居服員的勞動權益及其長照家庭的運作困境;「六四事件三十三」,已過33年的六四事件,此一天安門事件本身所相對應的諸多面向詮釋,及其所印照於『極權專制』、『民選專制』、『不自由不民主』、『不自由的極權民主』等公民政治的命題意旨,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0620難民日」,0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也因為受到疫災影響,弱勢的難民成為了弱勢中的弱勢。
再則,2020-2024年這五年間的第三季(7月—9月)之島內、國際的各項通過性儀式,包括有:「主權移交二十五」,香港在07月01日舉行主權移交的25週年典禮,這也讓走過25年的香港行政特別區,有其歷史性考察的多面向解讀;「六三週年823」,08月23日的823砲戰,已屆63週年(2021年),對於中華民國來說,乃是存亡關鍵的一戰,但是,相與對應的歷史教育,卻是顯得如此的薄弱與怯弱,這也直指出來歷史教訓的風險代價,將會是未來要共同面對的可能果報;「八四日祖父母節」,台灣每年八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是所謂的祖父母節,藉此這個節日以讓兒女可以盡量回家探視爺爺奶奶,只不過,扣緊少子女化及其社會變遷潮流,也讓從未婚到已婚、從同住到搬出去自住、從生養子女到未有子嗣以迄於從阿公阿嬤到爺爺奶奶,該項祖父母節的時代意涵,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二十周年911」,發生在美國本土一系列自殺式恐怖襲擊的911事件,蓋達組織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整起911事件死亡或失蹤的總人數至少有2,996人,相較珍珠港事件的2,403人足足多有593人,但是,殷鑒未遠的卻是有來自於最近美國從阿富汗的撤軍反諷;「0917病安日」記敘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09月17日訂為『世界病人安全日』(Patient Safety Day),以2020年為例的倡導主題是『全球健康優先權』,口號則是『為病人安全發聲(Speak up for Patient Safety)』,值此後COVID-19之際,從病人到一般大眾的生理或醫護安全,是有它嚴肅看待之必要。
「國家防災921」,發生於1999年0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臺灣中部山區的921集集大地震,造成2,415人罹難、29人失蹤與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這也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對此,於2000年起訂立每年的0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可能的傷亡降到最低;「0923手語日」,09月23日為國際手語日,台灣雖然已經將手語列入諸多國家語言的其中一種,但是,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所給予的資源、教材,大都還是給『聽人』的學生,而0到6歲學齡前『聾人』的學童則是相對缺乏,如此一來,從聾人到聽人、從手語到口語、從溝通互動到去融合障礙之類的對比相差,台灣對於聽損者的社會性投資,實有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
最後,2020-2024年這五年間的第四季(10月—12月)之島內、國際的各項通過性儀式,包括有:「武昌台灣國慶日」,一場10月10日雙十國慶節的通過儀式,卻是從中華民國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轉換成為台灣國慶日(Taiwan National Day),而此一將雙十國慶的武昌起義相與切割的去中華民國化舉措,要如此找出不同世代彼此之間的依附連帶基礎,這才是當前台灣公民社會所要嚴肅看待的轉型課題;「世界心理健康日」,10月10日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根據2022年調查的推估發現,全台平均每14人中就有一人坦言曾受情緒問題所苦,這使得從當事者到其他的利害相干人士、從無病識感到有求助意願以迄於從生理到其他範疇的協助事宜,皆有加以正視之必要;「張燈結彩光復節」,10月25日光復節,對台灣來說,實有其極不尋常的發展意義,因為1945年的這一天在台北中山堂的受降典禮,藉此讓台灣回歸於中華民國,但是,這也不全然可以抹去日據的殖民色彩,更遑論於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抑或五十年前的二七五八號決議以退出聯合國,也讓中華民國與臺灣有其糾結於政治主權及其主體意義的相互拉扯;「失智症日921」,相迎於超高齡社會的即將來臨,值此09月21日國際失智症日之際,作為老年人口全國第二高並且推估有4萬名失智者的台北市,針對服務量約僅有8,000人的真實窘境,為了補足該項的服務缺口,台北市衛生局已於今年(2024年)的下半年推出『權責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目前係以文山區的景美醫院為其試辦醫院,未來的市聯醫系統也會加入服務,顯然,從地區醫院的轉型到區域醫院的協力,從衛政到跨局處、以及從醫療機構到社區單位而來的服務體系,關於該項失智服務的整體性布建,實有其通盤規劃之必要,畢竟,從分類分級到分階分流的失智服務處遇、從失智者本人到照顧者家人、從當事人到長照家庭、從據點服務到社會處方、從生理心理到認知社交,以迄於從失智者個別差異的內歸因到制度化建置的外歸因,直指出來的乃是推動失智協助大軍的運作規模,這會是一項嚴峻的變革工程;「1004動物日」,10月04日乃是所謂的『世界動物日』,藉此提醒世人對生命尊重和護育所有動物,此一節日是為了紀念12世紀義大利天主教傳教士聖方濟各,視所有生靈為人類手足的關愛動物,進而將他的主保瞻禮日訂為『世界動物日』,據以宣揚其動保理念,顯然,動物保護已然是一項文明化表徵,實有其從保育類到一般性、從免於受虐到供糧絕育,以迄於從單純飼養到人寵共生的不同進化內涵。
「國父誕辰找銅像」,台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國父銅像,7年前被獨派人士拉倒後,原訂今年(2021年)11月12日的國父誕辰紀念日要在台南公園內重現,但是,因為民進黨反對,市府改口須先取得社會共識才會重豎,顯然,『銅像政治』背後的意識形態,這才是問題的爭議,而無直接關涉到究竟國父您人要在那裡的誕辰紀念;「1203身障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乃是一項聯合國的紀念活動,這是1992年10月16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所通過的決議,確定自1992年開始每年的12月03日訂定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只不過,從國際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到台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間的落差與貫通,會是用以檢視台灣身障權益文明化重要的參考指標;「1210人權日」,世界人權日的當天,民間單位發布永續發展人權的民意調查成果,發現民眾對於台灣整體人權保障評價為3.3分,離非常滿意還有段距離,此外,氣候行動、永續城市與社區方面的評價也不高,這其中又以提供負擔得起的基本住宅服務表現最差,有超過五成的民眾不滿意,亟需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環視於2020-2024這五年期間的重要轉折事件及其相與對應的通過性儀式意涵,包括:
(一)「生不如死退休金」,2020年之際,台灣已出現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數的所謂的生死交叉,進入人口負成長,2021年前11個月的粗出生率,又低於2020年同期的數字,『生不如死』的自然負成長恐將繼續維持,如此一來,等到七、八年級生退休時,人口的中位數將在60歲左右,屆時台灣社會恐已無力負擔他們的退休金。
(二)「典範夙昔110」,2021年歲末回顧這一年下車的典範宿昔知名旅客,包括有美漢學家85歲史景遷、史學大師91歲余英時、唯一北高官派市長91歲許水德、推動軍隊現代化84歲湯曜明、奔走兒童人權卅年69歲羅瑩雪、勇士與天生外交官68歲李應元、台灣圖書館之母96歲王秋華、台灣電影教父91歲李行、金馬獎影帝80歲陳松勇、台灣歐吉桑代表68歲龍劭華、現代達爾文92歲威爾森、南非精神領袖90歲屠圖大主教、歐元之父88歲孟德爾、趨勢大師92歲奈思比以及CNN王牌主持87歲賴瑞金。
(三)「公民權利18歲」,立法院修憲委員會(2022年)初審討論18歲公民有修憲提案權,未來只要是年滿18歲,就依法享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以及被選舉權,只是,相與對應的『公民素養』,這才是台灣一地能否有其成熟之公民政治的關鍵所在。
(四)「0224有胡適」,2022年是胡適逝世60周年,從『德先生—賽先生』到『數人頭—比拳頭』的時代環境變遷,更足以映照當前臺灣所之於『自由—包容』關懷意旨的弔詭之處。
(五)「馬偕宣教一五O」,2022年是馬偕來台灣宣教150週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舉辦慶週年暨感恩禮拜活動,對此,出席的新北市長感念馬偕博士的奉獻精神,用醫療及教育造福臺灣,值此之際,臺灣不缺的就是吵架、最缺的就是貢獻,要秉持感恩的心看待對方,攜手共同面對挑戰。
(六)「公民複決十八歲」,2022年的立法院院會通過『18歲公民權』的修憲案,明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18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全案公告半年之後,須再經公民投票複決程序,而且有效同意票要超過選舉人總額半數、約965萬票,才會正式通過生效。
(七)「疫災密碼三四五」,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嚴峻,累計已經增至破百萬例的本土個案,不過,若以四月的推估,台灣染疫率約落在人口15%至16%,相當於有345萬人會染疫,若以致死率千分之一算,預估將有3,450死亡,扣除至今累計的死亡人數為382人,後續恐將還會有三千多人染疫過世。
(八)「防疫理賠六百億」,根據2022年調查顯示國內推出防疫保單的12家產險業者,正面臨史上最大的理賠風暴,若以理賠率25%計算,估計國內產險業要付出高達新台幣616億元的理賠金,這其中又以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和兆豐金等四大金控受傷最大,旗下產險公司的理賠金額將超過350億元,此一防疫保單之亂,不僅會重傷產險聲譽,更會損及到背後的金控母體,甚或是日後商業保單的費率精算係數。
(九)「勞作教育六十六」,從1955年創校至今已推行66年之久的東海大學勞作制度,卻也面臨到與時俱變的改革倡議,甚或是連署要求加以廢除,只不過,從學校到學生、從高層到基層、從學生打掃到委外清潔、從勞作到教育以迄於涵蓋勞動、從顯性到隱性在內的全人素養教育,要如何找出跨世代的勞作認知共識,而非只是對決於勞作制度的變革或廢除與否。
(十)「兒權公約七訴求」,台灣於2022年11月期間進行<兒童權利公約>的國際審查,對此,民團提出包括嚴格把控兒少預算、檢視兒少相關法律、校園轉型正義、看見隱形被害兒少、正視新興兒少權益、讓GLBTQIA(男同性戀者(Gay)、女同性戀者(Lesbian)、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疑惑者(Question)、雙性人(Intersex)、無性戀者(Asexual))、兒少健康長大、尊重兒少表意權等七大訴求。
(十一)「一O一三大解封」,2022年10月13三日起,疫情等級降至二級的邊境解封,也就是說,入境之後採取的是七天的健康自主管理,只是,接軌於與世界同步的另類全球化佈局,卻有逼近700百萬人確診、超過1萬名致死個案及其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控管議題。
(十二)「人間佛教釋星雲」,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於2023年捨報圓寂,享耆壽97歲,作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世的星雲大師,出家僧臘85年、受戒82年和來台弘法70年,包括1967年在高雄大樹鄉麻竹園開創佛光山,致力推動『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人間佛教宏願,具體實踐於慈善、教育、文化與共修的娑婆人間場域,對此,斯人遠已,相與對應之『後星雲時代』,會是一項頗值得關注的宗教變遷課題。
(十三)「立言行動黃光國」,台大榮譽教授黃國光於2023年仙逝,也讓20多年以來關乎到教改和反教改的高教議題,再度勾起國人的集體記憶,無論是發表〈教改萬言書〉的立言或是設置〈重建教育連線〉的行動,黃老師以言教、身教的教化精神,直指從反威權、去威權到新威權抑或塑立極端威權的『民粹亡台論』關懷意旨,這更是當代台灣公民社會素養極為脆弱之所。
(十四)「健保立法三十年」,2024年乃是〈全民健康保險法〉立法三十周年,最新的滿意度調查顯示,2023年健保滿意度比率高達91.2%,這更是健保調漲部分負擔民眾的滿意度卻並未下降的首例,連帶而來的是,台灣連續五年的全球醫療照護指數排名,都拿到世界第一,以及健保總額逐年成長至2024年的8,755億元,顯然,在其一片歌舞昇平的『健保政治』表相,又要如何因應於『個體保健醫療—健保制度—高齡少子女化大環境』的變遷需求。
(十五)「國際手銬社工日」,2024年三月之際所謂的國際社工日,只不過,台灣卻是出現第一起一線社工被戴上手拷走出地檢署的反諷景象,這也讓從科層組織到一線人員、從無罪推定到偵查不公開、從得或應的戴上手銬、從個人犯行到制度殺人的串聯落差,以迄於社工專業之於社會認可的愛憎情結,實有其解構和新構之必要。
(十六)「台灣文學齊邦媛」,2024年文學家齊邦媛女士辭世,享嵩壽101歲,生平除了致力於台灣現代文學英譯工作外,更以85歲的高齡書寫《巨流河》鉅著,藉此描述自身家族從內地到台灣的顛沛流離,從而反映兩代中國人的苦難歷史,至於,『每天讀書寫作,每一刻都是永恆』的感念人生,更是表述豁達學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生命情懷。
總之,五年期間各個通過性節日意涵的論述思考,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全球國際、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是,這些節日加總而來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固然,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但是,究竟有那些遺業,實有典範在夙昔的文明化內涵。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