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如何保衛自己?泛綠陣營強調的是「台灣主體意識」,並且想方設計排除台灣的中國元素,認為去中國化才能與對岸切割,也才能對內團結。長期以來,美國對台事務或多或少也被這種看法影響。但是現在一名長期關心台灣問題的美國學者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台灣真正的優勢就在「中國元素」,這包括平時書寫的正(繁)體字、更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以及帶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才是真正的台灣軟實力。

經濟分析師、外交觀察家查爾特‧威斯柯特(Chart Westcott)在《美國保守主義》(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發表投書指出,在台灣為期一周的訪問期間,重新評估了美國對台外交政策的看法。

「我最初的想法是,美國應該優先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包括增加軍售,和在該地區建立反霸聯盟,將其(台灣)轉變為『豪豬』(也刺猬戰略)。雖然我繼續支持這些目標,但實地走訪台灣後,我發現僅靠軍事支持是對不夠的。保衛台灣的策略還必須有軟實力的部分,促進台灣的政治團結、士氣和軍事準備。」

「我剛到台灣,就清楚地意識到台灣的社會和政治,比原本想像的更加微妙與複雜,這種複雜性限制了純粹軍事援助的有效性。台灣兩個主要政黨-民進黨和國民黨之間持續的競爭,導致台灣政界並不團結,也阻礙了防禦系統的充分利用。甚至,政治分裂已經導致國民士氣和戰備感的減弱。」

「儘管台灣的人們普遍同意應該避免戰爭,但是如何避戰,是要強化軍事,還是減少衝突,仍然沒有共識。即使台灣民意普遍支持增強戰備,但是台灣的人口老化問題、相對舒適的生活方式,使得增加兵員也不是容易的事。目前改革後的兵役時間為為一年,這遠遠不足以讓台灣年輕人做好基礎步兵的準備,與以色列或韓國相比都完全不如。更糟的是,人們普偏相信台灣的地理優勢,特別是台灣海峽可以提供足夠的緩衝來抵禦北京方面的入侵,給許多台灣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

「此外,在民進黨和美國外交政策機構(某些意見)的鼓勵下,台灣普遍存在著一種假設:美國將在台灣遭受入侵時進行武力干預。這種無根據的信心,也削弱了台灣加強防禦和動員民眾的必要性。」

威斯柯特話鋒一轉,指出台灣的防禦能力雖然相當重要,但軟實力可能更根本,因為軟實力涉及台灣內部團結、軍隊士氣和不同黨派的彼此認同感。

與常見的「強化台灣主體意識」不同,威斯柯特認為台灣的軟實力在中國元素,而且美國應該從旁協助與強化。

他寫道:「這項軟實力策略應聚焦於兩個關鍵主題:強化台灣對『真正中國』的認同,將台灣定位為『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模範。」

「台灣軟實力庫中,有一項頗為重要,但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是台灣具有真正中國身份。台灣人使用繁體字,這是中國數千年歷史的常態。相較之下,中國共產黨(CCP)領導下的中國大陸,採用的簡體字來提高民眾的識字率。雖然成功提高了大陸民眾的識字程度,但它改變了書寫語言的深度和意義。例如,繁體字的『愛』包含『心』符號,而簡體字裡卻沒有,這經常被譏笑為『愛無心』。」

「這種語言上的差異,使台灣相對於大陸更具有中國文化優勢,特別是在保護中國豐富的文學和文化遺產方面。比如,台北市著名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裡面藏有許多中國最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進一步加強了台灣與真正的中國身份的聯繫。」

「美國可以利用這些事實,來強調台灣是真正中國遺產守護者的地位。透過提升台灣的文化合法性,我們可以打擊中國大陸自己宣稱的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地位。這種做法雖然也會激怒北京,但是卻避免了台灣民族主義煽動到獨立的地步,同時,仍然鞏固台灣作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又能使北京無話可說。」

「除了歷史合法性之外,台灣也代表了中國發展路線的另一種選擇。雖然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也有物質繁榮,但台灣的繁榮更早,而且台灣還證明了民主、言論自由可以與經濟成長共存。」

「將台灣定位為『現代中國成功的典範』,是美國對於北京堅持的一黨專政路線提出強而有力的反駁。並且透過強調台灣的技術進步、民主治理和強大的公民社會,美國可以將台灣推廣為華人世界的典範。」

威斯柯特認為,台灣形象其實已經走偏了。「台灣的外事部門稱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RO),他們努力宣傳其文化和身份,但事實證明,他們傳遞的訊息,出現戰略錯誤。」

「TECRO經常宣揚『台灣特色』,強調台灣與中國傳統不同。這明顯是國內政治利益,特別是民進黨的政治利益,但這個做法最終卻會損害台灣最強大的文化資產:更好的現代中國身份。去中國化導致台灣不再關注中華文化傳承,這就錯失了將台灣展現為中華遺產真正守護者的關鍵角色,然而,這個角色可以在不必要地激怒北京情況下,還能加強台灣的全球地位。」

「台灣的文化外交不應該專注於創造獨特的『台灣性』,而是應該加倍強調『真實的中國』,台灣是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守護地,同時已經與現代民主模式達成了相當好的融合,這是中國發展的未來。這將使台灣能夠挑戰PRC的中華文明和文化的代表權,同時仍保持歷史連續性的身份。」

威斯柯特認為,美國應該幫助台灣經營自己的「中國文化守護者」的形象。他寫道「因此,美國必須介入,幫助放大台灣的角色,台北經文處沒有足夠的資源、影響力與適當的策略,他們無法有效對抗北京的孔子學院或其他文化活動。所以,西方應該參與並加強台灣的文化實力,糾正台北經文處目前偏差的戰略方針。台灣目前的文化戰略,削弱了能夠團結台灣人民並增強其全球地位的核心遺產。」

威斯柯特還建議,為了加強上述策略,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考慮以下措施:

公共資訊:除了總統的聲明外,美國領導層還應在演講和國際論壇上強調,台灣體現了真正的、現代的中國身份。這會激怒北京,但不會引發新的軍事侵略挑釁。

文化機構:美國可以支持或幫助彎建立類似孔子學院的替代機構,宣傳台灣文化和歷史作為中華遺產的真正繼承者。台北經文處是已經奠定了一些基礎,但美國的投資和合作,可以擴大這些努力的範圍。

青年參與:美國的軟實力努力應聚焦於台灣青年,培養他們對自己傳統的自豪感,以及他們作為中國民主捍衛者的角色。舉措可能包括交流計畫、領導力培訓和強調台灣民主成功的媒體宣傳活動。

美國應繼續致力於加強台灣的軍事防禦和建立「反霸聯盟」。然而,培養島上長期韌性的關鍵,還是在於軟實力。台灣現有的軟實力措施本身不足以對抗中共的廣泛影響力。透過與台灣合作,宣傳其真正的中華文化及其作為真正的現代中國社會的地位。美國應可以增強台灣內部政治團結,鼓舞士氣,並最終提高台灣的軍事準備。這種軟實力將創造一個有凝聚力的國家認同,促成團結,同時避免直接挑釁中共。

透過這些努力,美國不僅可以支持台灣捍衛其主權,還可以支持台灣真正的歷史責任:21世紀的中國應該怎麼改革。(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