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磁磚、鐵窗、冷氣機台等等建築物外牆、外掛物,因為年久失修紛紛掉落而造成行人受傷甚或致死的不堪事件,背後是有進一步思索之必要。
話說:因應0403花蓮大地震過後,全台各地相繼下起所謂的「磁磚雨」,這也讓包括磁磚、鐵窗、冷氣機台鐵架等等外牆剝落或外掛物的鏽蝕、斷裂、脫落,相互輝映以成為一幅「城市病」的都市景觀反諷,只不過,下不停的磁磚雨以及防不勝防的附掛物墜落,就不僅止於無辜被砸死的路人甲,而是這些建築物公共安全事件的背後,實有其環環相扣、層層堆疊、彼此糾結,但卻是又難以切割的結構性意涵,這是因為:首先,扣緊「事—物—人—典章制度」的關照視野,直指包括外牆、外掛物所導致的傷亡事故,已然是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性後果,畢竟,從法規到建材以至於從施工品質到保固維修等事前防制作為,對接於風吹雨灑、腐蝕鬆脫的惡化因子,復加於從非屬建築法規範項目的冷氣欄杆,及其行之有年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並沒有溯及既往,只能輔導成立管理委員會,至於,大廈公共基金更是少用於修繕維護之類的防治措施,這也讓『出事』或『出人命』的單純大樓物件掉落,演變成為一種「集體不行動」的共輸結局。
誠然,根據內政部的建築研究所報告也指出,公寓大廈屋齡超過16年者,就有兩成會出現劣化情形,這也點明出來台灣社會正陷入「人老—屋老—都市老」的多重性困境;連帶地,平均屋齡業已高達32年的台灣房屋住宅,如此一來,伴隨潮濕、酸雨、颱風、地震的加惡作用,上述老宅房屋外牆或外掛物的脫落現象,更是成為威脅城市安全的諸多不定時炸彈,只不過,從未爆的不定時炸彈到已爆之空中血滴子的演進歷程,卻是有其糾結從老屋到老舊鐵架底座、從初期安裝到檢測機制、從外牆的安全診斷檢查到劣化修繕、從主動修繕維復的檢測意識到事不關己的強制檢測機制、從日常維護到長期修繕、從汽機車物件到路過行人性命、從以拖待變的個別住戶到依法辦理檢修的公權力、從處分所有權人到回歸社區自治精神、從納入評選的獎勵誘因到提高成立管委會的強制力、從〈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到〈冷凍空調業管理條例〉的法條增修,以至於從因地制宜的各個縣市政府到一體適用的中央一條鞭立法,凸顯的乃是大自然的侵蝕力量及其人類閉鎖的認知基模,這也讓非局外人的您、我,要如何得以找到生命自保之道?
總之,關於上述建築物外牆或外掛物紛紛墜落的『城市病』反諷情事,破解之道在於就其社會變遷所應有的文明化內涵,以思忖事不關己之於『私性社會』的文化認知基模,就此而言,實屬必要的集體行動邏輯乃是:從本人、家人以延展至里仁為美的社群關懷倫理和社區關懷行動,遠地不說,從建築物外表之外牆外掛物到建築物內部之電梯水電之類的公私分界拉扯,直指台灣的公民素養水平,還是處於偏安、匱乏、不足的前資本主義時代。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台灣的建築常常會有兩極化,外面大馬路是非常好看的商業大樓,但是走到巷子的住宅區,就會看到裡面其中非常破敗不堪的牆面,尤其臺灣處於地震帶上面,相當難預測磁磚會不會脫落,因此是不是可以宣導民眾可以定期去裝潢自己的外牆,以美化市容,也讓觀光立國的台灣,帶進更多客人,此外,也讓我們的環境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