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與高教場域相與關聯的議題現象,背後所糾結的人口教育意涵是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受到少子女化的衝擊影響,致使近年以來已經有多所的私立大專校院相繼停招、停辦抑或是被迫退場,但是,根據教育部的資料統計顯示,自2020年到現在(2024年),卻是僅有10位的退場學校教師,順利地轉到其他私校任教,相形之下,2028年之際的117學年,屆時更會有高達40所私立大專校院被迫退場,如此一來,相迎於從私校到私校教職員抑或私校學生等利害相干人士(stakeholders)的一波波離職潮,又要如何自保以設置停損點,這恐怕也不是單純『自己看著辦』的阿Q精神,便可以了得,就此而言,扣緊「大環境—制度—個體」的關照架構,那麼,相與衍生的變遷事實,實有其某種預期之中的發展性後果(intended consequences),只不過,漠視人口發展的變遷趨勢及其認知閉鎖的鴕鳥心態,這也讓後續的滾動性戕害,這又豈止是侷限於私立大專校院的退場而已。誠然,大專校院的一年級學生人數將自111學年度(2022年)起減至20萬名以下,並且出現逐年遞減趨勢,乃甚至到了117學年度(2028)之際,會降至第一波的最低點,屆時的大一新生數將只剩下15.7萬人,不過,到時候也會有超過八成的大一學生是可以就讀公立高教學校,至於,那些招不到學生的私立大專校院則是自求多福於如何苟延殘喘的斷尾求生,只是,緊扣人口發展的時代脈絡變遷,那麼,從私立到公立之高教學校的存亡問題,究竟是時候未到的『黑天鵝』還是鋪天蓋地的『灰犀牛』,這其中所隱藏的貓膩、縫隙及其所應該要有的策進作為,這才是針砭該起「少子女化大環境—高教制度失靈—公私立高教」的真義所在。

遠地不說,以2010年所擁有166,886名的出生人口數為例,十八年過後(2028年、117學年度)將只剩下15.7萬人的大一生員規模,這早已經是一項低端、基本的推估布建,弔詭的是,之後的下一個十二年期間卻是出現逆勢翻轉的出生人口增長趨向,像是2011年的196,627人、2012年的229,481人、2013年的199,113人、2014年的210,383人、2015年的213,598人、2016年的208,440人、2017年的193,844人、2018年的181,601人、2019年的177,767人、2020年的165,249人、2021年的153,820人、2022年的138,986人,以迄於2023年的135,571人,此一起伏不一但卻是中長期下修的出生人口數減緩現象,這也讓2020年之際的165,249名出生人口數及其再下一個十八年過後(2038年、127學年度)的大一生員規模,將是難以想像之少、之低的生員規模。

冀此,2010年僅有166,886名的出生人數,十八年過後的大一生員,公立學校必須要降低門檻以達到滿招的生存策略,這也讓私立大專校院直接面對危急存亡之秋的轉折點,只不過,2020年僅有165,249名出生人數,十八年過後迅速萎縮的大一生員,那時候的公立大專校院再也沒有私立高教的大一生員紅利可以繼續任其搶食殺掠,而是要自己面對己身的生存之道,如此一來,目前50歲左右的公校教師,實要有如是因果、其來有自的危機意識。

總之,從公校到私校、從國小到高教,以迄於同一個學制但卻是出現網絡群組彼此互打的掠食行徑,特別是欠切對於體制、權控及其既得利益糾葛的結構性分析,致使只是淪為攻城掠地的遊戲規則變革,這也當前高教退場潮亂象的可議之處。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