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應該是頗為震撼的社政時事新聞報導,背後實則是有其回歸公私夥伴關係之於相繼撤守、退場的延伸性思考。

話說:開辦家庭寄養服務業務長達30年之久,並且與包含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四縣市有契約委託關係的台灣世界展望會,決定終止該項服務,並且在今年的年底將全面退出寄養服務方案,至於,民間與政府兩造在其攻防之間的退出說詞和因應對策,分別是台灣世界展望會考量到社工人力不足以及寄養家庭招募不易等因素,而計畫將有限的資源轉為挹注至青少年面向,至於,政府的官方回應則是強調會盡速找到其他組織,以無縫接手媒合、督導與管理等寄家工作,顯然,口不出惡言的各自論述,不僅無法讓該項的委託關係,因為此一危機事件而得以朝向應有的建置工程變革前進,相反有其越做越糟和不得要領的治絲益棼之嫌。

這是因為:首先,從數量到質感的社工人力資本及其知能素養,一直都是當前社工專業自我的困境所在,如此一來,欠缺「學—官—產—研」、「教—訓—考—用」的結構性解套,而將金流、人力等資源轉為挹注在青少族群,相當程度上,這也只是苟延殘喘於某種的以拖待變,自然是無助對於包括提供服務和接受服務一干人等(stakeholders)的制度性保障,更遑論於寄養家庭的體制設計和制度運作,因為無法與時俱變於應該要有的結構性調整,致使寄養服務的家庭挑選和照顧服務,就有如陷入於盲盒般以等待不幸事件的發生;相形之下,國家機器另找『新歡』的切割手法,更只是將未來可能的寄家受虐事情,甩鍋於下一個不知死活的民間單位,況且還有『舊愛』的母機構所必須面要對資遣作業的各項善後事宜,顯然,國家機器逕自委外民間辦理的認知閉鎖,進而漠視作為最終父母的應有責任,這才是當前諸多安置亂象的癥結所在,更不必去論及到從原生家庭到家外安置的轉換過程當中,是否已然善盡對於兒童、少年最佳利益的應有把關。

冀此,顯現出來的是一退一進和一拉一扯的該項家庭寄養服務,實乃是陷入左支右絀的共輸景況,至於,背後所潛藏的則是未能針對寄養服務之於從權益保障到福利服務,所應該要有之體制分析、權控分析及其運作規範分的整體制度分析,誠然,統計到去年(2023年)年底為止,全國共計有1,572名的兒童、少年在寄養家庭裡接受安置,正值百廢待舉的各項家外安置困境之際,世界展望會的該項退場舉措,是否跟近期兒虐致死民團遭殃的後遺症有所關聯,固然是不得而知,但是,可以預見的是中大型社福機構不再以公私協力為其運作契機,進而出現一波波的退場潮,只不過,從單位的嘎然退場到政府的直接另找團隊、從政府採購契約到委託權責關係、從不再承接的歸因事由到通盤性的結構解套,直指出來:輕忽單一社福機構背後所潛藏的系統失靈危機,終將會讓糾結於『公私不協力—權控不平等—系統不整合—撒錢不手軟』的平庸邪惡思維,持續對於人民權益保障及其福利促進的可能踐踏與戕害。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