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地方政府的人口事務現象,實則有其回歸於人口難民的論述思辨。

話說:台中市總人口即將突破285萬人,但是,資料卻也顯現出來,從2018年2月所擁有86.5萬人的20至39歲青年人口,到今年(2024年)的2月只僅下78.6萬人,六年期間大幅減少近8萬人,如此一來,台中全市總人口之增加,相較於台中市青壯年特定人口數的減少,一消一長而來的人口發展、人口事實及其整體人口教育意涵,是有加以深究、探討之處,畢竟,即使是近五年以來,青壯人口蛻減對於台中市的衝擊影響,雖然還是遠低於全國平均12.36%,但是,青壯年人口的出走或流失,卻是一項不真的事實,就此而言,針對這一群作為重要勞動力支柱的青壯年人口族群,要如何就其背後所糾結之個人發展動力、家庭運作動力以及社會時鐘動力,從而思索外部系統動力如何得以提供一種安居樂業、成家立業的人生夢想,顯然,總人口之增加之於青年人口的減少,就不再只是限縮於民政系統和戶政單位的人口變遷指標,而是要復歸於從台中市到中部區域以迄於全台各縣市之於生活共同圈、生命共同體的論述思辨。

遠地不說,從縣市到區域之間以至於全台各地之於遷出、移入的人口增減情形,固然是有來自於青壯年族群對其生存機會、生活機能和生命機轉的個別性考量,但是,少子女化的外部力量及其較難以有效填補的勞動大軍,這才是全台縣市政府所有20至39歲青年人口不知流向何處的思索針砭所在,如此一來,在這裡顯現出來的就不僅止於地方縣市政府人口增減的個別榮枯,而是有其進行全台、全年齡化和全人口的整體性考察探究,這是因為:舉凡從幼年人口、工作人口到老年人口的彼此印照真義,乃是在於從扶養比到扶幼比、扶老比及其老化指數等客觀指標,及其所牽動需求滿足和風險規避等生活事件,要如何有效達標,畢竟,以就養為先的第一代老年人口、以就業為重的第二代青壯年人口,以及以就學為要的第三代幼年人口,層層環扣而來的還是在於背後所奠基的家庭功能,是否穩健運作和有其配搭措施。

冀此,在這裡看得到的是移入人口的連年成長,致使台中市的總人口向300萬人之譜的進步目標挺進,然而,看不到則是少子女化、高齡化及其青壯人口蛻減化的人口發展趨向,正鋪天蓋地於加速塑造全台更多的人口難民,如此一來,該項借重於社會性因素之於台中全市總人口的增加,某種程度,實乃是22個縣市之間網內互打的預期性後果,彼此較競的是不同誘因結構、物理環境和產經條件的力道抵銷,自然也無助益於從全齡人口到特定人口之數量、素質議題的真正紓解,而卻也是棘手以對的一項人口變遷課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