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與人口勞動相關的變遷趨向事實,背後卻是有其進一步深究之處。

話說:值此今年(2024年)之際,台灣地區人口年齡的中位數就會達到45歲,也就是說,會有一半的國人是處於中高齡或高齡的壯、老世代,但是,來自於勞動部的統計數據,卻顯示出來就其45-65歲的壯世代年齡層,這其中45-49歲階段的年輕壯世代人口族群,有高達85.41%的勞動參與率且居於最高的首位,只不過,隨其歲月年齡的增加,勞參率也開始呈現遞減趨向,甚至於65歲以上區間的民眾,僅剩下到一成還在工作,如此一來,扣緊以長者為其標地人口所關乎到早退、屆退或法定退休而來的衍生性議題現象,那麼,該項從老力到老立的經濟安全以及從真人圖書館到第三人生的社會性參與,攸關到離開學校走進『勞動社會』之後的各個世代,相與關連的職涯、人生規劃,實有整體擘劃之必要。

誠然,在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相互拉扯底下,台灣社會的缺工問題將只會更趨於嚴重棘手,如此一來,不同年齡人口之數量與素質的人力資本開發,勢必也成為用以填補勞動人力缺口的重要應變機制,連帶而來的是,勞動參與率的高低,經常也是被過度放大於用來檢視人力補實的停損止惡指標,進而忽略了作為一項複合變項的勞參率本身,實則隱含多樣、深邃且複雜的概念內涵,自然是不能一概而論於單純的人力補充,而是要有從個人動力、社會時鐘、文化主義以迄於外部系統動力的多方考量,遠地不說,中高齡的壯世代,固然是台灣主要的勞動戰力,但是,從傳統產業到科研產業的總體經濟結構及其從人力資本到競爭卡位的個體分殊境遇,點明出來:環視包括穩定就業、所得維持、經濟安全、職業轉換、產發經濟或是全球接軌、景氣循環等干擾變項,這使得對於勞動人力的考察議題,就不僅止單純聚焦於投入職場的勞動參與情形,而是要有從「產—官—學—研」、「教—訓—考—用」以及「知識本資—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生涯資本」的綜融性思辨。

事實上,上對於中高齡或高齡人力資本養成的命題思索,理當也要延展至不同世代的應有關照,換言之,此時當下的考察重點是要擴及到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18歲至22歲的就學世代以及還在努力打拼的青年世代,據以思索一種帶著走的思辨、應變能力,要如何得以在人力資本勞動市場裡,找到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畢竟,印照於『認命不服輸』的壯、老世代,生長於社會性縱容氛圍的年輕世代,早已內化出某種『早熟,但不一定成熟』的心靈結構,如此一來,如何把握契機以找到下一站幸福的人生轉轍器,那麼,從外顯行徑以追索某種自我認知閉鎖的可能破口,實屬迫切與必要,遠地不說,如何體認到最幸福的職業是『學生』,最痛苦的工作是『等下課』,要將幸福的職業和痛苦的工作相融於如常的生活當中,此一增進學習以蛻變成長的自我檢視,實屬必要。

誠然,時下的年輕世代,他們沒有並那麼得差,但是,還未完備的專精訓練,他們也就還沒有那麼得好,不過,借力使力以善用資源,他們也就沒有想像之中的那麼得差,如此一來,從過去低錄取率和被期待之社會成就的「高—高」,演進到無設限門檻的升學機會及其社會成就待商榷之「低—低」的倆相對照,直指出來:大手牽引小手的同時,大手又要如何安心的放手,畢竟,握在手上的幸福,是最為廉價的,因為,經常都是把握在手中的幸福,視為是應得和該得的。

最後,『想得清楚、說得明白、幹得漂亮』而來的學習想、主動問和踏實做,藉此讓改變就從現在開始,畢竟,沒有人有絕對的義務要去幫助您,但是,卻有責任以讓您我以及世代之間,得以彼此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