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喻為「洗腎王國」,洗腎人數超過九萬,人口占比位居全球之冠,不過,台灣腎臟醫學會昨發布最新「台灣腎病年報」,一○九年新增長期透析人數一萬二三八一人,比前一年少了九十四人,雖然降幅極低,卻是國內洗腎發生率五年來首次下降,專家預估,數字將再降。
「我國腎病人數高達二六三萬人,腎病預防不能掉以輕心。」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末期腎病變患者必須洗腎,去年洗腎病友累積九萬六千多人,如果未能妥善控制,恐破十萬大關;所幸「早篩早治」觀念逐步落實,抑制洗腎新發個案,四十至六十四歲發生人數逐年下降,今年洗腎總數仍是九萬餘人,數字並無太大變動。
健保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來,國內透析人數明顯增加,一○五年七點九萬人,一○六年八點二萬,一○八年八點六萬人,一○九年八點八萬人,到了一一○年,人數大躍進,飆升至九點六萬人。
但從年度新增個案人數來看,則出現反轉趨勢,一○九年長期透析的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五二五人(一萬二三八一人),和一○八年發生率(一萬二四七五人)相較,下降百分之○・六,減少九十四人。
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尚志分析洗腎數字下降原因,首先與新冠疫情有關,洗腎患者免疫功能較差,為重症高風險族群,部分病友染疫後,病情嚴重,死於相關併發症;再者,國內推行腎病防治計畫多年,在政策引導下,七成洗腎患者參與初期腎病、末期腎病前期或糖尿病及初期腎病等照護計畫,延後洗腎時間。
黃尚志預期不論新增洗腎病人、整體洗腎發生率均將繼續下降。他表示,目前新收案透析病患平均年齡為六十七・五歲,預期逐年往後延,年老病人透析,雖然照護較為困難,但可透過跨科整合照護,延長餘命,提高生活品質。
研究顯示,多數慢性腎病患者,未認知到自身腎臟出問題。據統計,國內每八名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腎臟病,腎臟功能異常,但多數患者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未及時診斷,接受治療,恐惡化為末期腎臟病。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三高患者、肥胖者、吸菸者及長期服用止痛藥者為慢性腎病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抽血及驗尿等檢查,交叉比對腎絲球過濾率,白蛋白尿等數值,初步了解腎臟健康,若數值落在黃色或橙色區塊,即為早期慢性腎臟病徵兆,務必及早就醫。(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12.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