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於囤積症的時事新聞報導,背後糾結的乃是諸多的思維詰辯。

話說:根據開業精神科醫師的臨床經驗指出,所謂的囤積症係好發於55歲以上民眾,這其中的性別屬性又以女性居多,至於,中老年人發生囤積症機率是青壯年的三倍之多,如此一來,相迎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未來囤積症的發生機率,勢必是會有所增加,這也讓專業工作者的處遇治理,增添更多的干擾因素,畢竟,對於作為隱含集體意涵但又是客觀社會事實的「囤積症」,一直是處於認知閉鎖狀態,就此而言,相與關聯的命題意旨,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這是因為:

首先,扣緊認知行為的關懷旨趣,對於該項囤積症議題現象的考察針砭,就不全然只是聚焦於囤積物品本身的外顯行為,而是該項行為的背後,究竟隱藏那些觀念態度、認知基模的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就此而言,關乎到囤積症的歸因事由,將會是介入處理的關鍵所在,畢竟,單純的囤物行徑,實則挾帶有家人關係的『情感型』、認知缺陷的『失智型』以及某種病態因子的『心因型』等等分類分級、分階分段、分時分程的不同概念屬性囤物行為,也就是說,不能過於將囤積症一概而論於單一、共通且求同的因果陳述,如此一來,扣緊專業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面對囤積之類的問題處遇,癥結點就不在於包括直接打掃、共同打掃或專業打掃之類的問題解決導向,而是要如何就其物件囤積的演進歷程,以找出囤物當事者個人動力,所關涉到生理、心理、社交抑或認知等等諸多面向的可能破口,而非一時、短期以達到所謂使命必達的居家環境清理。

其次,環視當前高齡社會而來的居家式照顧服務,主要還是聚焦於服務使用者本人及其衍生性的日常事務,據以提供暫時性質的供需媒合,像是生理與生活的需求滿足,此一忽略了導入與家庭、家人的合作照顧計畫,也讓居家式照顧服務淪為低端、低階和低下的殘補作為,而無助益於借力使力且因勢利導於應該要有的觀念充權和機會教育,像是從對於當事受照者的減法照顧、自立生活,到親人家照者的照顧素養與家庭融合,抑或是針對包括囤積症在內所啟動預防性介入的家庭處遇照顧分級計畫,畢竟,囤物一事分屬於有從外面拿回來的囤物到過往懷舊的囤物,以及從有能力改善到沒能力改善的囤積症,如此一來,換位思考且互為同理的專業職能,實屬於社工處遇的倫理守則;連帶地,相關聯的問題處遇,理應是要避免淪為權控關係的某種切割性處置,至少,從『之前』對於受照者的生命文本追索,到『之中』對於家照者的家庭動力脈絡舖陳,以迄於『之後』對於包括囤積症在內之長照家庭的照顧管理機制設計,指陳出來,是有過於將囤積症予於特別對象化、特殊需求化以及特定項目化之嫌。

總之,囤積症所投射出來的不僅止於物件的囤積行徑,而是要如何將個人動力、家庭動力,以緊密鑲嵌於外部的系統動力,進而找出從問題解決、任務中心到結構性解套的多重處遇目標,如此一來,被囤積的就不僅止於物件本身,而是您、我的身心靈,究竟拉扯、糾結、盤旋那些亟待跟自己和解的生命情愫?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