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時序業已接近今年(2023年)年底的第四季,各項時事新聞的背後,卻是有其擺盪於認知態度以及外顯行為之間的議題時論內涵,這其中包括有「赤字掏空一線間」、「高學歷就業難民」、「最晚到校是黑人」、「環保限塑四場所」、「選舉喊價政治化」以及「延齡駕駛交通車」等等或近或遠的時事針砭。

首先是關於「赤字掏空一線間」的時事意旨:無疑地,隨著腳步逼近的總統大選,各組候選人紛紛端出不同的政見訴求,一時間,仿佛找到民之所欲已經是常在執政者之心的內外貫通,只不過,急就章、枝微末節及其大撒幣的應急政見,除了不斷競價的加碼演出外,所欠缺的還是政見本身應有的公共性論述,連帶而來的是大幅擴張的各項津貼政見,也讓國庫呈顯出財政危機的國債赤字,進而形塑出不同族群之間被掏空甚或對立的社會連帶情感(social solidarity),就此而言,政見主張、選民買單、理性評估及其不論後果的演變結果,自然是不會因為各組候選人的政見交鋒議論,以增益福國利民的最適生活水準。

其次是關於「高學歷就業難民」的時事意旨:教育的普及化,致使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雖然是更形增多,只不過,卻也出現許多高學歷失業抑或低就低薪之類的高學歷就業難民現象,即使存在諸如學用落差、學非所長、眼高手低或是高學歷高端就業等主、客觀因素,但是,教育普及和受教年數增加所導致學歷文憑之扁平化、齊頭化與平庸化,卻是一項不爭事實,如此一來,要如何從表相的文憑學歷以對應出教育資本的應有涵養,這會是檢視該起客觀事實的癥結所在;再則是「最晚到校是黑人」的時事意旨:一席『黑人清潔工最晚到校』的談話,也讓該名的總統候選人陷入包括種族歧視、職業歧視等微歧視的認知態度爭議,姑且不去論及公眾人物謹言慎行的必要性,但是,復歸對於所有人種的基本尊重、包容,這也讓該起的言談舉止,被凸顯出來的會是某種我執、傲慢的心靈結構,據以直指春秋之筆對於公眾人物應有的針砭之處。

至於,關乎到「環保限塑四場所」的時事意旨:根據環團調查指出,包括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早餐店以及餐廳四大場所,乃是使用塑膠袋的主要來源,但是,卻沒有受到限禁用政策管制,顯然,從減塑限塑到減廢全廢、從限用到禁用、從免費到付費使用塑膠袋、從分類分別到分階分段的減塑、從道德勸說到強制規定、從十四類擴及到四大場所、從停止生產到替代措施、從專用垃圾袋到購物專用兩用袋、從一次性丟棄到循環性使用,以迄於『自備、重複、少用』等認知基模翻轉,藉此避免環境難民成為這我們這個跨世代的多重身分之一,顯然,塑膠袋的使用情事,背後關涉到的乃是:人類要如何找重新拾回敬畏謙卑之於環境子民的角色扮演。

連帶地,關乎到「選舉喊價政治化」的時事意旨:從1995年一開始給付3,000元的老農津貼,之後一路往上加到8,000元,雖然,有其按物價指數四年才調整一次的機制設計,但是,每次的加碼給錢都是跟選舉有關,這也讓國家財政危機及其特別預算常態化所造成的財政紀律,成為世代會計之於債留子孫的嚴重隱憂;最後,關乎到「延齡駕駛交通車」的時事意旨:針對開學前各地皆出現國、高中交通車的流標現象,教育部決定要修正現行的〈學生交通車管理辦法〉,研擬將交通車駕駛員的限駕年齡,一舉放寬至68歲,同時也要求到職時須檢附六個月內健檢報告,到職後每六個月至少進行一次健檢,並且檢附認知功能檢測以及是否罹患失智症等證明文件,顯然,從限齡駕駛到延齡駕駛、從一般交通車到學校專用車、從司機缺額到成本攤提,以迄於從載具接送到人身安全,關於學校專用車的控管議題,這絕非只是單純延齡駕駛以補人的特定一面向,便可了得,

總之,看得到得是真實世界裡的生活百態及其生活事件的諸多拉扯,但是,各項外顯行為背後所糾結的認知態度及其潛藏的心靈結構,直陳出來的乃是:要如何從利他、利己以找出利社會、利世代和利人類大自然的關懷倫理,這未嘗不是當前各種脫序、迷亂現象的爭議所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