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01.治療爭議醫預法
02.承攬廠商先墊款
03.網路成癮新生代
04.黑手大學水電工
05.吸食大麻變異化
06.營養教育小胖童
07.少子女化四千億
08.職場教保公部門
09.車比人多在離島
10.多重角色父親節
11.以核減煤台灣島
12.道安事故高齡者
13.庇護工場日托化
14.平均壽命階層化
15.長照政策最滿意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八月份的第四周(2023.08.28)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治療爭議醫預法」、「承攬廠商先墊款」、「網路成癮新生代」、「黑手大學水電工」、「吸食大麻變異化」、「營養教育小胖童」、「少子女化四千億」、「職場教保公部門」、「車比人多在離島」、「多重角色父親節」、「以核減媒台灣島」、「道安事故高齡者」、「庇護工場日托化」、「平均餘命階層化」以及「長照政策最滿意」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治療爭議醫預法」,包括即時關懷、調解先行、事故預防等主要原則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將於明年(2024年)元旦正式上路,只不過,從事前防制的預防到事後的爭議、從僅卅天的預告期到充分言談的社會性對話、從醫病關係到社會利益、從醫療專業到無知之幕、從專業諮詢到強制調處,以迄於從刑責到民事抑或是從過失補償到過失求償,直指出來的乃是關乎到醫療事故的預防或爭議處理,還是有其從程序正義到實質正義的多方拉扯;「承攬廠商先墊款」,為了因應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所喊出的『零派遣』政策,致使各個機關紛紛把業務切割並且委外處理,統計顯示承攬的人力已經超過5萬1,000人,連帶而來的則是傳出承攬公司欠薪,對此,勞動部修正所謂的〈政府機關(構)運用勞務承攬參考原則〉,明確要求行政機關再支付費用前,應先確認廠商已支付勞工薪資,藉此確保不會積欠薪資,換言之,先行代墊承攬薪資後再申請支付款,而此番策進作為是否有助益於公私協力的本質、性質和體質,據以產生結構性轉變,是值得深究;「網路成癮新生代」,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沈迷網路的國中生,已由疫前15%增至疫間24%、平均每天上網4.6小時,也就是說,約有四分之一的國中生係為網路的高度使用者,連帶而來之台灣20-29歲視網膜剝離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這也讓網癮成為相繼於菸癮、酒癮與毒癮之後的新興疾病,面對此一物質濫用的客觀整體性社會事實,包括有從初級的推廣網路使用素養到次級的篩檢以找出網癮標地族群抑或三級的治療復健、從學齡前幼兒到國高中生、從禁帶手機上學到使用上網功能載具、從使用擁有權到限制上網時數,以迄於從事後的防治到事前的教育宣導,關乎到迷惘一事的背後,實則糾結的是『個體人性—市場商機—數位大環境』的綜融性考察;「黑手大學水電工」,針對水電工專業養成的建置機制,有其從水電系到醫學系、從技職高中到科技大學、從餐旅大學到水電大學、從理論學派到現場實作、從一技之長到安身立命,以迄於從專才訓練到博雅教育而來的綜融性思辨,但是,不變的事實還是在文憑主義及其勞心勞力的閉鎖傳統認知基模;以及「吸食大麻變異化」,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品項,大麻從去年(2022年)至今都是第三名,但是,所占比已經從11.5%,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2.1%,連帶而來之校園化、年輕化、白領化、揪團化的變異型態,也讓吸食大麻的後遺症,像是出現幻聽幻覺、知覺異常以及記憶學習能力降低等,當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其次,「營養教育小胖童」,根據2020至2021年教育部的調查顯示,國小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5.4%,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是過重或肥胖,而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則為29.9%,至於,影響孩童肥胖原因包括教科書未針對提供正確營養教育、家長不健康飲食觀念影響學童以及營養午餐僅能兼顧孩童一天中的一餐等,顯然,從有餐飲無營養到健康飲食、從學校的團膳午餐到居家的一起用餐、從家內膳食到戶外用餐、從營養教育到營養素養、從道德規勸到依法制止,以迄於從營養不均到疾病叢生的嫌惡因子,直指出來該項的小胖童現象,當只會更為惡化;「少子女化四千億」,2016年蔡政府上任之際,搶救少子化的預算是150億元,其後逐年增加到今年所一舉增的1,088億,累計七年下來約莫是花掉四千億元公帑,相形之下,2016年台灣新生兒有20.8萬人,去年則是只剩13.8萬人,六年期間足足少了7萬人,甚至於推估今年整年度更可能不到13萬人之譜,如此一來,面對所謂少子女化的另類國安危機,那麼,從祭出補助或津貼之保健因子到認知行為改變之激勵因子、從撒幣的單一手段到整體規劃的配套措施、從衛福本位到跨部會整合、從婚生教養衛的有效串聯到居家樂業的基本提問,更遑論還涉及到早婚、遲婚、晚婚、不婚、離婚、再婚、早生、多生、少生、晚生、難生、婚生子女、未婚生子女,抑或避孕、受孕、懷孕、難孕、不孕、代孕等等適婚當育的命題思考,如此一來,過於將少子女化的解決對策化約成為撒幣便是有效的單一且最大的變異因素,這何嘗不是再一次地凸顯行政國家主義的失靈所在,畢竟,以去年(2022年)為例,20至44歲適婚男性的未婚比率是63%,而同齡的女性則為52%,換句話說,當全台有過半的年輕人無意結婚或組織家庭,國家機器政府還是執意於補助或津貼之類的少子女化搶救政策,這又何止於劃錯重點,可以了得,這也讓之於少子女化困境現象而來的意願、能力和結構性限制問題,是要有通盤的論述思考;「職場教保公部門」,為了減輕年輕家庭養育子女負擔,自2018年7月行政院核定推動所謂的〈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這其中包括由教育部國教署協助各個部會共創的友善職場托育環境,累計至2023年6月為止,已設置31家員工子女非營利幼兒園及118家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只是,從政府機關到民間企業、從職場教保互助服務到準公共化公私協力、從學費補助到其他的配搭措施,以迄於該項對策計畫所關乎到施政績效、父母需求、幼兒最佳利益的角色功能廓清,還是缺乏通盤的檢視、檢討和檢驗;「車比人多在離島」,截至今年的六月底為止,金門汽機車共有12萬6138輛,這其中的汽車數量約4萬9055輛,映照於近6萬名的常住人口,幾乎每家戶都有好幾輛車,其主因乃是離島2,400CC以下車輛免徵牌照稅,再加上燃料稅打七折以及停車免收費等等歸因事由,致使出現車輛暴增的迷亂現象,顯然,從公平正義到積極性差別待遇而來的人性誘因、制度設計以及生存大環境,相關聯的變革措施,將只會難上加難的更為棘手;以及「多重角色父親節」,雖說父親節一直都不是被重視的通過性儀式,但是,背後總有其變遷意涵的延伸性思考,這其中包括有如何因應一樣的家庭外貌及其所關涉到多樣家庭屬性的家庭政策和服務體系,從而得以找出『求同』與『存異』的多樣化家庭內涵,以及如何有其『去性別』、『跨世代』和『非親緣』而來之於多元父職角色扮演的綜融性思考,從而正視到母親、祖父母、單媽、寄媽以及專業照顧者之於父親一職的角色負責、負擔和負荷。

最後,「以核減煤台灣島」,國民黨籍總統候選人提出能源政策,只要是當選總統,便成立核能重啟安全委員會,並且研議台灣四座核電廠可否延役、重啟、使用,藉以做到環境永續、國家安全、降低空污、永續轉型,進而達到『2023減碳、2035低碳、2040無煤、2050淨零』的能源布建藍圖,顯然,關乎到火電、核電、水電、風電、氣電、光電、綠電等等整體的能源政策和策進作為,宜是要有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從專業意見到公民對話、從缺電危機到風險控管,以迄於從目標管理到參與管理的綜融性思辨;「道安事故高齡者」,根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到五月,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總件數共計16萬8413件,受傷22萬6047人,至於,事故發生後在30天內死亡者有1,309人,這其中高齡者的死亡人數有517人、受傷有2萬9618人,以此觀之,近四成高齡長者的道安死亡事故,亦凸顯從物理環境、觀念倡導、安全防衛抑或合作守護的相關機制設計,是有待通盤的檢視、檢討和檢驗;「庇護工場日托化」,當前庇護工場的慘澹經營,當只是欲振乏力的強弩之末,要如何在其組織使命、社會價值、道德包裝、感動行銷、市場機能、營運利基、專業導向、策略結盟、創新服務,以找到『庇護—工場—庇護工場—工場庇護』的存在目的和運作意義,那麼,現行您爭我搶之於零和賽局的紅海、紅湖或紅河策略,是有加以解構、重構和新構的必要,如此一來,糾結於從庇護工場到日托服務的名實之爭,其所關涉到障礙者的留用與遊走,更是成為包括身障者、家屬、非營利組織、國家機器抑或社會大眾,一項難以承受和難以說破的治理課題;「平均壽命階層化」,內政部公布所謂的『111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這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雖然與聯合國所公布2020年的全球平均壽命比較的話,我國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6.7歲及8.6歲,但是,台灣全島卻也出現從直轄市到其他縣市、從西部到東西、從北部到南部之於平均壽命之階層化甚或是階層深化的社會不均態勢,像是最高台北市的83.75歲、最低台東縣的76.46歲以及台東縣、花蓮縣與全體國民平均壽命分別差距有3.38歲、2.26歲;以及「長照政策最滿意」,選舉效應之故,這也讓長期照顧成為多方的攻防重點,對此,執政黨從金流、人流和滿意度的績效管理切入,藉此表舉長照的推動工程,乃是民眾最為有感且滿意的公共政策,只不過,從預算編列到社會保險、從政府買單到照顧素養、從重點發展到多元布建,以迄於從低成就的耗損職種到頗有質感的照顧服務工作,顯然,長照的功過定位,斷然不是此時當下的大內宣,便可以了得。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