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時有所聞的另類老人保護的社會性住院情節,再次引爆對於台灣社會文明化進程內涵的應有反思。
原本意指的是出院後因為缺乏家人照顧,而需要依靠長照制度等社會福利措施的社會性住院,如今,卻是出現在老人保護的情節案例上,話說:家住東部的七十多歲阿嬤,長期受到家人暴力相向的不當對待,只要是不拿錢給嗜賭的兒子,就遭到拳打腳踢的身體上不法侵害,礙於顏面,阿嬤始終不願意報警求助,鄰居看不下並且陪同就醫,才讓主管機關接手進行緊急安置,但是,由於該縣市老人福利機構床位不足,如想入住其他的長期安養機構,得花上兩萬七,扣除政府的安置補助費用,還差五千元,再加上家屬沒有能力負擔該筆支出,阿嬤就只能繼續待在醫院,而成為所謂的『家暴人球』。
顯然,上述的報導,顯露出來與老人保護相關的若干覺察線索,這其中包括:與好賭兒子同住的阿嬤,除卻生計需求的經濟扶助議題外,已然是身處於脆弱處境的人身安全情勢,該項的老人受虐情事,當只是用以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換言之,失序、斷裂的社會安全網未能發揮應有之預防性功能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縣市政府對於老人保護服務輸送偏低的安置費用,導致該起保護性不到位的家暴人球,誠屬於一項預料之中的演變後果,如此一來,從中央政府的專款補助到地方政府的從寬編列,將會是設置老保停損點應有的積極性策進作為;連帶地,冰凍三尺的家暴事情,最後還是得借助於左鄰右舍的一般性通報,藉以完備後續老人保護的正當程序運作,這何嘗不是意指現行老保議題的責任通報機制設計,有其改進臻善的變革空間,特別是要如何具體落實社區防暴的在地社區守護支持體系。
最後,扣緊長者不幸境遇的「個體」、失功能運作的「家庭制度」及其超高齡社會之於老保議題現象的「人口大環境」,那麼,對於阿嬤治療結束後就只能滯留醫院,而成為另類的社會性住院一事,宜是要有整全多層的論述思辨,這其中包括:從高度重視的婦幼保護到極端漠視的老人保護、從專設專業的婦幼中途庇護所到受暴老人必須棲身於失智失能的長照機構、從提高合理的安置補助費用到補助不足以成為家暴人球、從親屬照顧責任到國家法定責任的衡平原則、從尋覓機構安置到暴力家庭處遇計畫、從林林總總的福利促進到長者人身安全的基本權益保障,以迄於扣緊長者的個人動力、親屬的家庭動力到跨域協調整合的系統動力,在在凸顯出來該項的老人保護議題又豈止於適當的機構安置,可以了事。
總之,從社會性住院到社會性排除以及從家屬端的棄養到國家機器的棄守,這才是該起老保議題的根源癥結所在,如此一來,迎接馬上到來的超高齡社會,皆非局外人的您、我,又豈能置之度外於冷眼旁觀。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