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順勢因緣於社工學分班的實地實習,也讓這一次的公共托老參訪之旅,有其我見與己思的殊勝收穫。

坐落都會區塊的公共托老中心,藏身於巷弄之間,多少顛覆對於當前碩大華麗的館舍意象,這的確是多了些許尋幽探密的人性驚奇,果不然,即使整棟樓層有細心的呵護維護,但是,50多年屋齡的歲月痕跡,顯現出來的是一種質樸、親和的直覺感受,更遑論庭園裡的巧思布置,也讓初次到訪的賓客,有某種身心舒緩的減壓作用,顯然,當初地點的挑選,即便是為了遷就公有館舍既有建物之便,但是,經營團隊要如何借力使力以營造出來『類家庭』和『似家人』的運作氛圍,這才是帶著諸多好奇心的我們,想要更為一窺究竟之處。

從側門進入廊道並轉進梯間,寬敞的電梯空間裡,表述出來的是從健康、亞健康到輪椅臥床之類不同屬性長者的需求評估,如此一來,如何讓分類、分級且分艙與分流的全時段住民或日照長者,得以獲致易行的社會參與目的,連帶地,從當初以社政為其主管機關的全棟經營方式,演進到歸屬於社政與衛政的分層管理機制設計,也讓年代已久的館舍維修問題,充斥著難以抓模的干擾變數,似乎這也考驗承接團隊要有一種帶著走的應變能力,據以回應住民與長者最適利益的關懷意旨,畢竟,從過往的勞務委託轉為財物委託的辦理型態,公共托老所要面對的經營難題,已然直球對決於周遭不斷竄起的其他公共托老經營單位,顯然,從當初的獨佔到如今的網內互打抑或百花齊放的長照業態,守護的固然都是在地生活和在地照顧的運作調性,但是,未能臻至於範疇經濟應有的市場規模,現行社區型態的公共托老須思考的是如何嫁接於機構型態的日間照顧,藉此達到跨域專業整合的創造性轉化,只不過,這些工具理性的公共托老變革議題,還是抵擋不了老舊館舍可能一夕歸零的重建工程,至於,樓塌人走之後的相關勞動權益,更是公私協力激情過後的棘手難題。

除卻間接性質的社工行政事務詢問外,人在現場的直接服務,更顯現姥姥逛大觀園的期待性心理,畢竟,學理學派的在家老化之居家服務、在地老化之社區照顧以及機構老化之養護照顧,並沒有貼近、貼身且貼切對於這些失智長者的全人觀察,如此一來,攸關到記憶力、定向感、解決問題能力、社區活動能力、家居嗜好以及自我照料等等臨床失智症評分量表,早已直接拋在腦後,藉此面對空降訪客如我們所被投以的好奇詢問,況且還有一而再且重覆提問的認知功能障礙,弔詭的是,在如常課間活動的帶領底下,映照於長者的忘情演出,身手頗為僵硬但卻須手足配合的我們,當下或許可以歸類為某種情境受限的認知障礙者。

末了,參訪公共托老之我見與己思,多少還是要復歸於長照社工之於角色定位及其功能運作的相關提問,如此一來,兼具比例原則之個案工作和個案管理的長照社工,皆屬必要,也就是說,從長者自身的個人動力以延展到長照家人的家庭動力,進而找出包括生理、心理與認知的個案工作範疇以及社會、經濟、文化之於個案管理的施作空間,如此一來,從長照社工以進化到發展性社工,兩者之間就不僅止於一線之隔,而是隱含更多社工典範建構的變革工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