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該要效法南韓的做法,禁止在國中、國小校園周圍200公尺內販售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垃圾食物,對此,中央權責單位的衛生福利部表示將朝此方向努力,倘若能夠獲得共識的話,則不排除進行修法工程。

基本上,在學校周圍200公尺內劃定所謂的「綠色食物區」,主要的用意乃是在於增加購買這些垃圾食物的困難性,藉以避免讓羸弱學童的身心發展遭遇到更多的 戕害,然而,還原回到真實的生活情境,那麼,到處林立的垃圾食物販賣場所,其所擁有的生存利基,無外乎是可及性、可近性和方便性,再加上食物本身的美味與 口味,而增生更多的消費意願,以此觀之,標定200公尺為其地理距離的標準為何?連帶地,即使是增加了交易成本的困難性,但是,對於其它替代方案的防範措 施,有無通盤性的檢討糾舉?畢竟,在幼童上學的路途中,觸目所及和垂手可得的盡是各種垃圾食物對於人性誘因的極大挑戰。准此,在這裡的論述重點就不全然只 是聚焦:究竟是在那裡購買這些所謂高油、高鹽與高糖份的垃圾食物,而是一套含蓋從認知、態度到行為的心靈結構,有無遷善止惡的可能?

誠然,回應於工商社會的勞動型態,一套不同於過去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的生活樣態,其所牽動影響的卻是包括食、衣、住、行、育與樂不同的需求項目和供給模 式,一言以蔽之,跳脫傳統物力維艱的自力更生,被逕自取代的卻是加工外食以及琳瑯滿目的誘惑促銷,因此,對於研擬要在國、中小學周圍200公尺範圍內禁止 販售垃圾食物的切入考察,更應該要有對於當代資本主義生活世界的整體性觀照,這是因為:200公尺之內與之外,不單單只是一線之隔,而是在這種的連續性關 係裡,其所散布的已然是某種醞釀、發微、累積、情境到實際消費食用的認知與購買歷程;連帶地,是否要從學童、店家的兩造關係,以擴及到父母、家庭、業者、 傳媒乃甚至於時代潮流之多造關係的利害糾葛?

就此而言,當需要藉由立法手段以停損設置於所謂垃圾食物對於學童的人身戕害,那麼,對於該種隱含集體意義的客觀事實,宜要有整全與多層的綜融討論,一方 面,從父母、小孩的家庭端而來的是關於健康自主管理之意願問題、能力問題以及結構性限制問題的不同考量,畢竟,從沒有時間以料理三餐、沒有正確的營養保健 到廣告渲染或立法失靈的結構性環境等,在在指陳:重點已經不是要在那裡採買這些的垃圾食物?而是垃圾食物的購買已然是一項不得不的選擇?還是因為未能知曉 尚有其它的選擇?以及要如何抗拒更多產品促銷手法而來的各種官能刺激?

總之,與其去思索學校周圍「綠色食物區」的劃定,倒不如在妳我個人、家庭以及社會有其劃定「綠色食物區」的心中一把尺,或許,降低方便購買垃圾食物的可 近、可及性,但是,相應於交易成本而來的機會成本及其應該要有的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其所突顯的是:吃了什麼食物的背後,隱含了那些的價值態度 和觀念澄清?畢竟,從「綠色食物區」到先前的「漫畫網咖區」,這一路走來的社會共識與心靈改造,在未能體認和確立之際,輸贏之間早已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