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審計部報告指出,政府投入高額預算以應對少子女對策的相關布建,但是,卻沒有將未婚年齡延後、高工時、低薪資、高房價等問題納入對策,致使年輕人都快養不活自己,奢敢結婚,更遑論於生養小孩,顯然,關乎到砸錢搶救少子女化成效不彰的延伸性思考,宜有進行結構性探究之必要。

誠然,行政院從2018年起開始推動所謂的少子女化對策計畫,預計至2024年之際,總共要投入4,851億餘元經費,至於,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內容雖然是涵蓋0至6歲全面照顧、友善家庭的就業職場對策、兒童健康權益與保護、友善生養等4大面向,但是,對照於10年前的總生育率,如今卻已經是從1.40人下降至0.98人,此一不升反降的突兀現象,其所償付的又何止是劃錯重點的政策失調,而是更多難以收拾的善後工作,這是因為:首先,該項的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扣緊從「願婚-樂生-能養」到「婚-生-教-養-衛」的家庭生命序曲,無論是從未婚到已婚、從未生到晚生、從少生到難生、從托育到幼教、從家內照顧到家外托嬰育兒、從照顧津貼到托育補助、從全職父母到雙薪家庭、從個案照顧到個案管理、從兒童最佳利益到少子化家庭的照顧政策與服務網絡,以迄於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金流的經費預算到物流的服務輸送,對策計畫裡的各項策進作為比較是切割斷裂、枝微末節和各自本位,致使讓這些的計畫措施淪為亮點、煙火般的瞬間燦爛,而是非復歸於安居樂業所應該要有的常態性建置機制。

冀此,對於該項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的考察真義,自當有其還原回到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讓少子女化的生育困境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生養過程否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或非預期性發展後果等相關提問?畢竟,該項綜融於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以及就醫、就學、就業抑或就養等等包裹全餐式的家庭照顧藍圖,要如何進一步釐清從需求評估到效益評估、從中央集權到地方分權、從福利津貼到福利服務、從政府自辦到公設民營,以迄於處處都是公共化及準公共化機制的類政府身影,更遑論對於公私不協力、權控不平等、系統不整合和撒錢不手軟等等共犯環境而來的結構性壓迫?如此一來,面對包山包海的『內宣政治』,審計部的批判諍言,要如何面對有權、任性和謀私的脆弱公民政治,特別是成效不彰的諸多失靈之處,又要如何有其懸崖勒馬的停損點設置,這會是問題的針砭所在。

總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背後所糾結像是政策方向錯誤、資源配置錯置以及標地對象錯位,直指表相民主政治的政黨輪替,其所顯露出來的乃是一種未臻成熟的公民政治素養,特別是公共事務眾人治理之於公民素養精神的怯弱與不足。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