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來自於主計總處的最新統計顯示:65歲老人的勞動參與率已超過8%,業已創下新高;再者,貧窮家庭亦出現偏向於老人當家的發展趨向,特別是最貧窮的家庭 (最低所得級距)裡,有47.6%的家庭係依賴65歲以上的老人來養活全家人;除此之外,貧窮家庭老人當家現象亦有近半數是集中在中南部與東部縣市的區 塊,諸此種種點明出來關乎到養老防兒以扛家計一事,是有它延伸性思考的必要。

誠然,即使60歲是法定所規範的退休年齡,但是,65歲以上老人的勞動參與率卻也出現了逐年升高的變化走向,就此而言,來自於健康自主管理的生理因素,因 此,尋求退休之後的第二份工作,實乃有它彰顯出活躍老化與經驗傳承的積極意含;然而,對映「退而不休」之際的「退而不能休」,那麼,該項偏屬於能力問題以 及結構性限制問題的客觀事實,更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這是因為:一方面,之於老人自身的所得替代水準,突顯了經濟不安全的人身風險,這使得退休之後的所得 維持,便成為一項燃眉之急的現實壓力;至於,扣緊每戶平均就業人數的觀測指標,也透露出來窮老人以獨撐家計的真實景況,對此,相關的統計數據更是指涉出 來:最窮家庭平均的就業人數只有0.51人,中等家庭則為1.52人,而最有錢的人家就業人數高達有2.28人。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在於用以檢視家庭支持的能力與能耐,就不單單只是在於家庭本身的成員人數,而是在於量的增加及其質的提升,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它內 在貫通的對應性,如此一來,傳統上依據年齡別所區隔出來之勞動人口及其依賴人口的扶養關係,顯然已經是有所鬆動,至於,到達一定年紀之後的頤養天年,這也 不再是一項視為當然的文化性期待,相反地,包括啃老族、尼特族或是月光一族,點明了高齡長者的二度就業,不僅會是一項生活風險的未雨綢繆,更是坐吃山空的 家庭運作失靈,如此一來,相同階段的年齡組成,卻有提早退休以享清福以及延後退休且二度就業的兩極化態勢,此一貧富與區域的階層深化,將會是家庭動態演變 的一項發展性危機!

總之,哀矜勿喜地看待高齡長者的經濟安全議題,一方面,圖謀生路的自救方式,只是對照出養兒以防老的些許無奈,至於,還要繼續背負第二代與第三代的生養責 任,那麼,所謂老人扛負家計的人身悲情,似乎也再一次突顯了我們欠缺一套讓家庭得以穩健運作的照顧藍圖和支持體系,如此一來,貧富之間的相互拉扯與衝擊影 響,已經是從成員個體之間蔓延到家庭集體和區域整體之間所形成的一種資源落差和發展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