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針對一萬兩千多位台北市國小二年級學童所進行的普查結果顯示:台北市國小二年級學童每3人就有1人近視,還有近視高達 1,400度,甚至於有36%的孩子近視,但是,卻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長是不知情的,對此,關於新生世代近視一族的議題現象,就有它延伸性探究的必要。

基本上,對於幼苗學童的人身守護,實乃是一項重要的文明化指標,只是,對於學童身心發展的整體性關照,亦有它回應於社會變遷而來的時代脈絡意含,比如說: 扣緊民國四○、五○年代的匱乏經濟到六○、七○年代的成長經濟及其八○年代過後的富裕經濟,這使得對於這一群國家主人翁的社會性關注,幻發出來的是不同的 概念內含,像是從頭蝨、砂眼、蛀牙、近視、腸病毒到所謂過度使用3C科技產品的近視一族;連帶地,扣緊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到兒童福利 服務的處遇計畫,那麼,上述各種突兀性的身心發展,是有它從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健康管理到親子互動的結構性意含。職是之故,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 只是聚焦在小二學童近視一族比率高到有些的離譜,而是回應於成長曲線的常模型態,那麼,上述的迷亂情形其所糾雜之學童自身個體的、父母家庭集體的以及社會 環境整體的相關構造影響變數,是否有進行分類與分級的廓清工程?

事實上,當3C科技產品的使用,已經蛻變成為某種不可替代的日常用品時,那麼,該種從稀有財到基本配備的變遷趨勢,多少也因為意願問題、能力問題與結構性 限制問題的相互拉扯,而增益問題處遇的困難度,比如說:長時間的過度使用3C產品,就已然不是一種妥不妥當的是非二分,而是架接在虛擬社群的網路世界裡, 包括大人與小孩在內之個人的自律毅力要如何抵抗諸多陷阱的人性誘因?乃甚至於當網路天地與生活世界產生某種選擇性的親近關係,那麼,對於此一全民運動的發 微與發酵,早已超乎年齡之別的世代差距,而成為一項客觀的社會事實。准此,關乎到3C科技產品使用一事的論述思考,除卻對於近視風險的視力戕害外,從生理 範疇以延伸到心理或認知態度範疇、從個人層面以擴及到家人、友伴層次以及從童年階段以蔓延到日後不同的成長階段,宜要有整全多層的觀照考察?

總之,正當現代社會裡出現了不少的家長將3C產品視為孩子哭鬧的「保母」之際,那麼,癥結點還是在於要如何還原現代化的科技產品所應該要有的角色功能和可 能限制?畢竟,諸如手勢識別、畫面圖案、遊戲軟體等等的科技創意,固然是可以達到誘發感覺統合的消極作用,但是,回到正統的干預介入方法,要如何提升兒 童、青少年對於科技產品的使用效益,特別是可能會被影響到的語言溝通、持續注意、成癮症候、姿勢控制、反應抑制、生活適應、干擾行為、轉換能力、社交技 巧、人際衝突、情緒復原、親代關係、親職壓力、時間管理等?至於,虛擬保母、費用問題、眼科疾病、不當資訊、身心健康、網路霸凌,亦有它進一步爬梳的必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