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昨宣布調整一九二項農產品的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金,漲幅超過兩成。農委會表示,受到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影響,將天氣參數納入啟動救助與勘災的機制,若以去年現金災害救助發了卅億元為例,今年加碼後,約增加一點二億至一點五億元,近期公告後實施。
不過由於今年是選舉年,此時調高現金災害救助價格,遭外界質疑在選前大撒幣。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駁斥這樣的說法,指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是農民生產成本的一到兩成,且要受災達到兩成以上才可領,無法全部回本,是成本救助概念。
根據農委會的規畫,調高的一九二項農產品中,農產業有一七○項,平均每公頃從五點三萬元,調高到六點二萬元。另有漁業十三項、林業八項,畜牧業僅調整一項羊。
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表示,農委會一邊補助農業保險,一邊又提高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兩者相互牴觸,由於台灣經濟規模太小,農保難推,不少人都認為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就好,不過走保險制度才是正途。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則認為,應回歸制度設計,以物價指數去訂定,否則很難杜絕外界選舉考量的聯想。(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04.3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