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相應於社會企業元年的即將起跑,而所謂的「社會企業行動計畫」亦已交由行政院審查通過,只是,相與關聯的議題論述,還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特別是回應於人群服務工作的非營利組織及其操作性定義的概念範疇。

誠然,對於社會企業最為簡易的界定乃是採借以創新手法來解決各種的社會問題,只是,這些的創新手法,究竟是已經成名立萬之營利部門的操作模式?還是非營利 組織別有洞天的創意想像?倘若是前者的話,那麼,直接援引至公益團體藉以引領相關社會變革的同時,其所要面對的思考課題就必須要擴及到福利與營利一字之差 的規範性討論;連帶地,範定在工具性層次裡,諸如範疇經濟、市場規模、建置機制、典章制度、管理績效等等的衍生性難題,亦點明出來:關乎到「社會企業」一 詞,要如何從抽象的想像(image),以轉換成為具體的圖像(picture),如此一來,標舉『調法規、建平台、找資金』的戰術性對策,是有它嚴肅以 對的迫切性。

事實上,扣緊從非營利組織到非政府組織、從商業促銷到社會行銷、從個人社會責任到企業社會責任以迄於當前所集結社會企業的集體運動,所彰顯出來的乃是:擺 盪在營利與非營利之間的第三條路,此一另類生機的可能選擇,就其相關的概念內含上,還是有待進一步的廓清,與時同時,社福機構要如何等量齊觀或比例原則地 用以檢視進行操弄社會企業時所可能糾結的非營利組織概念屬性?對此,諸如社會企業的功能定位、角色扮演、運作利基、發展限制以及結構性環境等等的基本提 問,便顯得相當的迫切需要,畢竟,揆諸於目前台灣一地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樣態,早已是出現大者恆強、小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現象,但是,即便是早已存在著非營利 組織彼此之間的強弱態勢,但是,尊重人性價值的非營利部門對照於標舉市場價格的營利部門,此一天差地別的生態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及其可能解套,說明 了「社會企業」充其量只是提供一種的選項,而毋須過多或過度放大對於「社會企業」的道德性想像!

或許,採取創新手法也同時有效地紓解部分的社會問題,但是,問題解決的同時,此一社會企業亦要面臨到建置化的組織課題,如此一來,是否會扭曲非營利組織剛 開始的使命理想?是否會加速現有非營利組織的階層化態勢?是否會變相或變質成為某種包裹著公益外衣以享有租稅優惠的準營利部門或托辣斯組織?連帶地,有無 針對社會企業之連續性的演變進程,以思索各種的變異型態及其解決配套,畢竟,從營利或是營利不同的出發觀點,以扣緊社會企業的實際操作,即使是導入相同的 標準作業流程,背後的本質、性質與特質,還是有待商榷、析辨的?

總之,樂於看到藉由社會企業手法以實現公益淑世的理念情懷,但是,社福機構對於「社會企業」的援引,亦如同對於績效管理的操作模式般需要慎戒以對,僅就當 前百花齊放的非營利組織發展樣態,從利己型到利他型、從小眾型到大眾型、從消極型到積極型、從被動型到主動型以及從殘補處遇型到預防發展型,究竟,當下有 多少家的社福機構有此的能量、能耐與能力,可以透過「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來超越自己?就此而言,誠如Peter Ferdinand Drucker所言:「非營利組織存在的目的,就是為消滅自己!」,那麼,在追求使命必達的同時,有否忘記了起心轉念的初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