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發展法在民國一○八年公布,從一一一學年度起,本土語文將正式列為國小、國中及高中的部定必修課程,國小已上軌道,國一、高一入學新生逐年實施。國高中教育現場親師一片焦慮,半年後就要提槍上戰場的學校,首先就面對「師資」和「排課」兩個大魔王;也有學校決定先觀望,待二、三年級再開課,爭取應變時間。

一一一學年起,國小每周一節本土語課程,與目前實施的課程節數相同;國一、高一入學新生逐年實施,國中七、八年級每周一節,九年級列為彈性學習課程的選修,高中是開設兩學分必修課程,另可規畫四學分加深加廣選修課程。

為因應國家語言法推動後所需本土語文師資,各縣市教育局都在盤點本土語師資現況,並鼓勵現職教師參與本土語言能力認證,及參加師培大學規畫的第二專長課程。

高雄五福國中校長陳宗慶不諱言,一一一學年實施的問題會很大,「師資」和「排課」都是大魔王,屆時能開成課已經很好了,很難同時完全滿足不同族群學生的需求。

擁有國中部與高中部的高雄鼓山高中校長廖俞雲表示,學校盤點國、高中部三個年級學分數,只有國一、高一可開本土語課程,所以決定一一一學年就上陣。由於新生還沒入學,請註冊組先就現有學生資料,推估不同族群學生可能選擇的語種人數,預做開課準備。

雖然教育部信誓旦旦保證師資人才庫充足,但各校都不怎麼樂觀,多位校長都表示,教育現場要的不是師資數字上的充足,而是要真的媒合配對成功,才是真正解師資燃眉之急。

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坦言,擔心找不到合適師資,加上彈性學習三節已與大學合作,所以該校決定將本土語課程排到高三再上,先觀察他校執行狀況,也爭取應變時間。

高雄中學校長莊福泰也決定把本土語課程排在高二,主要也是師資考量,目前已有教師取得中高級閩南語、客語認證,學校也研擬在校內舉辦研習,讓更多教師取得認證資格,以解決本土語課程師資不足問題。據了解,北部多所高中也都把本土語言課程排在高二或高三上學期,主因也是師資準備不及。

教育部為充裕閩南、客家及原住民族語專職師資,已依一○八年修正通過的「師資培育法」,協調師資培育大學開班,一○九學年度啟動本土語文師資培育,提供多元培育管道,包括職前培育、學士後教育學分班及在職進修專長學分班等。

高雄市教育局主祕吳文靜表示,教育局也積極協助學校解決本土語言師資問題,將配合教育部規畫直播共學,或採非同步線上課程方式,協助各校開設課程。

不少教師反映,本土語文納為中學的部定課程,從決定到執行的時間太倉卒,學校根本還沒準備好,師資的不確定性太大,國一、高一新生如果七、八月報到,才能進行本土語課程意願調查,進而確定開課需求,最後還不知到底是「師資配合學生」、還是「學生遷就師資」。(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