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為了彈性放假的制度化,因應於落在週四的明年元旦,因此,明年的元月二日(周五)將首次實施所的彈性放假,也就是說,民眾將可以享有完整的四天連假,但是,必須在前一個周六(十二月廿七日)先行補上班和上課一天,於此同時,推估在未來的十年裡(二○一五年到二○二四年),預計共有五個年度遇上紀念日而可以採行彈性的連續放假,合計則是將增加九次的連假。

誠然,對照於微薄的薪資以及低迷的社會氛圍等等的人身處境,這使得透過假期的調整藉此擁有較長且連續的放假天數,多少是兼具撫慰人心的小確幸快感,只不過,對於相關假期的論述思辨,宜要有它通盤檢討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還是有必要將國定假期與周休的例假、工作的年假、加班的補休假以及在學期間的寒暑假,以進行整體規劃的配套考量,畢竟,倘若放假或休假的目的,是為了身心休憩、家人同樂或是朋友相聚,那麼,癥結點就不全然在於假期本身是否連續不中斷還是被切割為二,而是因應於假期而來的各項活動安排,究竟是有所規劃還是臨時起意?究竟精緻深度還是集體快閃?連帶地,國人是否隨著假期的制度化和放假的彈性化,從而增益更多的文明化內含,藉以讓放假就不單單只是淪為不必上班或毋須上課的狹隘意義,甚或超脫所謂假期症候群的身心負荷?

事實上,擺盪在放假與不放假以及連假或不連假之間的諸多迷思,還包括:當以往月曆見紅的放假日,被周休二天的例假日所一舉取代時,那麼,除了因應於全年放假總天數所產生的排擠效應,以至於出現只紀念但並不放假的弔詭現象外,是否得以順此來反思這些國定或民俗的假日與一般性質的例假日,這兩者之間的分殊差異性為何?特別是壓縮或取消國定假日而來的配套措施又為何?像是不放假的「教師節」所出現對於春風化雨及其有教無類之教化意義的觀念充權為何?至於,諸如一家烤肉萬家香的「中秋節」抑或是標舉重要通過儀式的元旦「開國紀念日」,也經常被簡化為集體狂歡的煙火亮點式節慶,更遑論要去追索這些假期本身所應該要被傳達的時代脈絡意含和歷史賡續意義?連帶地,爭取不上班或不上課的放假思維,又是否進一步鑲箝在以身心要如何得以自在、安頓為前提的命題思考?

以此觀之,無論是即將到來的四天元旦連假抑或是未來十年會多五個的彈性連續放假,某種程度來看,只是再一次地消弱或扭曲假期的真義,就此而言,要如何讓連假不至於太過於廉價?要如何避免連假招致了更多的身心疲憊?以及要如何洞察假期得以從不上班和不上課的『休息』(rest)以提升到身心放鬆調適的『休閒』(leisure)?那麼,關乎到假期一事所牽動的食、衣、住、行、育和樂,就有它解構、重構與新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