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2014年台灣民主自由人權指標的調查報告顯示:在針對放寬投票年齡為18歲的修憲案部分,有47.4%的受訪者同意、52.2%不贊成,但是,兩者 之間的差距則是不到5%,對此,即使是立委諸公開始連署並且要求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以為修憲做前置準備,但是,關乎到將投票年齡向下放寬到18歲一 事,還是有它延伸性思考的必要。

基本上,提議要將投票的年齡下調至18歲,相與關聯的議題思考,有無所應該要有的解套和配套,這是因為:首先,何以是18歲,而非16歲或更年輕的幼齡? 連帶地,又何以是下調而不是上修到大學畢業的22歲、研究所階段的25歲抑或是30而立的限制門檻,就此而言,「年齡」背後所想要突顯的思辨能力,這才是 問題討論的癥結所在,也就是說,扣緊成長歷程而來的公民素養教育,要如何完備建置、穩健運作並且內化成為心靈結構的一部分,此一不斷持續的社會化機制,將 會是檢視公民權能否確切落實的重要指標之一。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因為年齡下調所增生來更多的首投族,而是此一多了一、二百萬張選票 的選民數量,又要如何提升所應該要兼具之公民德性、公民教育、公民涵養的公民素質;連帶地,要如何在尚未完成修憲的空檔,多些輕世代之於不同面向的公民? 與,換言之,除了政治公民權外,諸如社會公民權、經濟公民權、文化公民權甚或是性別公民權,同樣都是不可偏廢的關注所在。

事實上,在這裡所衍生出來的議題乃是要如何探究這一群所謂的『輕世代』,對此,相與關聯的概念內含,還是有它進一步廓清的必要,這是因為:『輕世代』裡輕 字的意義解讀是多重性的,一方面指的是生理範疇的輕少年紀,但是,是否只限定在20歲不到的18、19歲,而是要擴及到宅男與宅女的八年級生;至於,回應 於大環境的生存壓力,那麼,心理範疇、社會範疇以及其它面向範疇的『輕』,點明出來這樣一群的年青世代,是否要去面對更多不想與不要的生命之『重』,比 如:擺盪在憤世忌俗的心靈狀態,究竟是要從困境中找答案還是直接去衝撞體制以進行破壞性的建設?回應於貧富差距的客觀事實,炫耀式消費是否已然取代了對於 安居樂業的中長期規劃?而寅吃卯糧的個人主義是否逕自替代未雨綢繆的世代性移轉?最後,所謂認同的人文工程,又要如何面對到從個體、集體到整體之間的可能 落差?准此,『輕世代』已然是糾結減些負擔、少些責任、增些權利、多些自我的複合性概念變項。

總之,單純的投票年齡下調一事,其所牽動的斷然不只是選票多寡上的權謀算計,而是在突顯『輕世代』之際,包括『悶世代』、『嬰兒潮世代』等等的其它世代, 又有無獲致比例原則的同等關注,就此而言,從世代區別、世代差異、世代融合、世代緊張、世代衝突、世代對立、世代瓦解到世代排除,此一連續性的惡化演變, 這才是問題的思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