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廷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一則火災事故的報導指出,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發生火災事故,造成多數的死亡及輕重傷,多半係因為濃煙嗆傷而受傷喪命;另外,由於起火處騎樓堆放許多雜物,再加上該建築屬危老大樓、缺乏管理,不少行動不便的弱勢或邊緣戶,也讓大樓實際住戶難以統計,顯現出來非比尋常的救援難度,致使這一場的暗夜大火,燒出許多層面之廣的問題,像是弱勢居民住在老舊建築及其所衍生來的消防安全、大樓管理與老人照護,連帶地,重大事件的發生,更是突顯政府長期對於公共安全冷漠,對此,如何讓政府、業者及社會大眾,重視公共安全之重要性,頗值得進一步的思索、探究。

首先,世界各地面對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僅是造成生物多樣性銳減,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與生命安全,台灣也面臨到氣候變遷的劇變戕害,一年四季有其不同天然災害,包括梅雨、颱風、乾旱及地震等,同時,隨之而來受到地質關係所伴隨淹水、土石流、缺電及建築物倒塌的複合式災難,造成發生災變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單靠國泰平安以一語帶過,而是當我們運氣沒有那麼好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除此之外,台灣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二,約有70%的人口是集中在都市地區,由於人口的過度集中,除了造成城鄉發展失衡及加重城市治理負荷外,更是潛藏災害發生恐釀成慘重災情等嚴肅議題;再則,民眾面對極高房價的同時,國內住宅的老化程度也相形嚴重,雖然<都市更新條例>的三讀立法業已超過二十年,但是,都更的執行進度卻是十分緩慢,主要還是存在著許多公、私部門難以解決的問題,像是推動人力不足、無專責單位、產權複雜、公權力未積極介入等;另外,前置作業時間太長、權益不明確、經濟誘因不足、資訊不透明與不對稱,也是都更所要面臨的棘手問題。

事實上,台灣長期對於居住正義的議題,從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震撼整個社會,至今30多年過去,台灣人買房的困境,仍然未獲得根本的解決,房價依舊是高不可攀,出現讓最需要的人住不起的現實窘境;另外,高齡者若沒有自住房子,房東族也不願意將房子租給這些高齡者,以及自己又沒有錢能夠自費住到安養中心,多少讓高齡者面臨到老無所居的生存困楚,處於社會底層的這些弱勢群體,就只好找尋租金便宜且相對風險較高的租屋之處。

總之,每回發生重大事故,行政首長率領市府團隊一字排開,90度鞠躬道歉,道歉當只是基本動作,類似畫面更是成為某種通過性的政治儀式,從這一次所發生的事故引起對於危樓的重視,其它縣市開始全面盤點危老建築,若果,政府對於居住安全不徹底檢討法規面、制度面及管理面,那麼,這樣的悲劇,還是會續寫下去,讓天災與人禍持續交結發生,人民只好在機率的幸運當中,卑微地求取生存的僥倖和無奈的苦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