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3+11決策過程專案報告,即便是完成出爐而有所說明,但是,相與衍生的議題現象,似乎才正要開始。

誠然,從今年(2021年)五月中旬疫情升為三級警戒開始,針對疫情迷亂、共傷情緒以迄於八百多條的致死人命,總是期待能夠針對何以會造成疫情的破口失控,以找到瞻前顧後的防治措施與防制對策,這其中又以為航空器機組員所量身訂製的「3+11」決策過程,成為了關注之所在,對此,從去年(2020年)的3月底至12月底,即使是已經整整實施有九個月之久的「基礎版3+11」,但是,一方面航空公司陷入人力無法有效調度的運作困境,再加上,機組員也出現「執勤─居檢─執勤」無限循環的身心痛楚,致使,自今年的一月一日起,才會有從「7+7」(七天居家檢疫,經PCR陰性,加上七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到三月十二日的「5+9」,以至於四月十五日起更改為「加強版3+11」的不同管理模式,誠然,如同報告書裡陳述:防疫過程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決策,不可能都盡善盡美,但是,八百多條確診致死的不幸悲劇,卻也是一項不爭的事實,至少,商業利潤出發的民間企業之於公共利益意旨的國家機器,這兩者之間衡平的利害關係,斷然就不是戰戰兢兢且夜以繼日的道德性指稱,便能夠掩蓋權責單位應變機制的運作失靈之責。

事實上,整個報告最大的詰責之處,還是在於內文所指出沒有製作書面記錄,並不會影響到決策有效性和適法性的推諉說詞,乍看之下的該項權變作為,似乎有其必要之惡之巧門所在,但是,這何嘗不是突顯攸關到2,300萬人命的重要決策,卻是要對賭於指揮官權衡輕重而來的個人決判能力,此一人治式的領導或決策模式,就其事後諸葛的後見之明來看,更是需要還原回到決策與決判過程的文本脈絡與書面紀錄,藉能才能達到遷善改過之必要,畢竟,近半年以來荒腔走板的各種防疫作為,又豈止於「加強版3+11」的單一事件,而是從苗育、苗荒到苗慌的諸多亂象,足以顯現出來,抗疫決策之有效性及適法性,早已有待商榷或令人質疑,更遑論於並未製作書面紀錄及其對於所應該完備之正當程序的人為闕漏,這才是制度設計的針砭所在,也就是說,欠缺體制、中介與第三方之監督制衡的機制設計,會是教人擔心掛慮之處,況且這當中所糾結權力與權威、人治與法治以迄於神聖魅力與法理統治之間的可能落差或斷鍊。

最後,即使是完成3+11決策過程的專案報告,但是,過於停留在虛功大內宣的認知基模,這也是「公民政治」之於「疫情政治」的無奈與無助之處,顯然,酖沈於所謂用以成就台灣第二次的防疫奇蹟,那麼,又有誰來為冤死的八百條人命,償付應有的失職責任?

誠然,人治與人命,不只是一字之差,而是未能去正視死亡人數背後的生命意義,此一另類的共有悲劇,更是當前臺灣社會之所以困境受限的癥結所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