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玲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率先提出地球村(The Global Village)的概念,載明高速發展的傳播媒介,對於人類社會將會造成巨大的波瀾,時至今日,科技與技術協助人際互動的更進一步延伸,世界各地也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在而觸手可及,不同文化之間因此產生碰撞、重塑,同時,更是催化了異國戀愛的可及性。

曾遇過一名菲籍男子,即時彼此間的內、外在心理因素具有普遍性,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於感受、行為方式上仍具差異性,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審美的價值觀差異,因為,覺得遺傳的暴牙影響美感,再加上日式教育的外公耳提面命,認為含蓄的美麗方,是女子樣態的極致展現,如徐志摩所描述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因此,抿嘴拍照成為下意識的反應。惟對方反認為,牙齒整潔和口腔衛生是生活態度的一種外在表現,暴牙甚至是獨樹一格,遮掩恰是缺乏自信的表示。此情雖未開花結果,卻也碰撞出顯著的文化差異,看似普遍性的價值卻也存在著差異性,個人主義的西方國家對上了集體主義的東方社會,是否會因為不同的文化脈絡環境,而影響到彼此的社會認知與感知?

國際跨文化心理學協會(IACCP)成立於1972年,致力於研究文化因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若果將之概念窺探於現實社會中的異國戀愛,不難發現到:即時科技減緩物理環境的限制、縮短地域間的距離,讓地球村的概念更形具現,但是,不同的文化脈絡間,仍存有清楚的界線,異國戀之間的碰撞與摩擦,也會是時有耳聞。目前的交往對象是日本人,雖然地理位置相近,卻也因為歷史脈絡的不同而各自擁有獨特的文化性,像是:「不給他人添麻煩」(他人に迷惑をかけないようにする),這不僅是根深蒂固的認知,更是融於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意識。讀空氣文化(空気を読む)也順應而生,指說話當下需要「判讀」現場狀況並配合氣氛。

交往初期容易因為他迂迴的態度發生爭執,某次的一件意外不僅「擊破」了他的小心翼翼,同時,也讓拘謹的關係有了轉機,近期有鑒於疫情限制,遂透過視訊安排他與家人的首次會面,當下爸爸甫沐浴完畢、僅著四角褲無預警出現在鏡頭中,對著鏡頭彼端的他,甚是扭腰擺臀,當下,未覺不妥,直至看到他略顯尷尬的表情後,方察覺異狀並誠心道歉,但他卻說,輕鬆的家庭氛圍讓他的侷促與不安頓時化解,最終回以如釋重負的大笑。對我們而言,衝突同為溝通的開始,得以讓不同文化的個人、家庭與國家間有相互認識與連結的可能。

誠然,文化差異確實會影響個人的言行,甚至造成人際間的緊張,回歸於現實的異國戀,究竟是美夢的延續抑或惡夢的開端,端視是否得以相互尊重、同理,這就如同服務對象多元的社會工作者般,培養文化敏感度實為重要,首要在於「看見」文化的差異,同時,採以開放的心態予以尊重與接納,面對差異,需要更多的省思與思考、藉由碰撞以激盪出無限的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