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委託研究推估指出:台灣偏鄉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約為14%,這是台北市等五個都會地區的兩倍以上,換言之,已然是出現所謂失智症之於城鄉差距的客觀事實,而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誠然,委託研究指出:在以2011至2013年失智症流行病學等資料而來的推估顯示:全台一地失智的盛行率為8%,換算結果平均每12.5位的老人,就有 一位罹患失智症,但是,失智盛行率亦出現明顯的城鄉差距,因為,對比之下,五都的盛行率約6.6%、非五都則高達14%,但是,偏鄉卻有五都的兩倍之多, 以此觀之,城鄉差距的階層情形不僅嚴重,乃甚於出現持續惡化的發展態勢,而值得加以正視該項既存問題的棘手所在,畢竟,高齡老化已經是一項人口海嘯課題, 就此而言,包括在家老化的『失依』、在地老化的『失智』以及機構老化的『失能』,要如何有其連續性的相互增補以及相與對應的配套措施,這才是思索相迎台灣 老人國之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的變革工程!?

事實上,即便是扣緊失智的盛行率議題,但是,無論是生理範疇的自然退化還是官能病變的器質退化,擺盪在從疑似、輕度、中度、重度抑或是深度到末期的失智衰 退情形,此一糾結著生理、心理、人際與社會等諸多面向的處遇過程,也突顯出來『家有一老(失能、失智或是同時兼具)、必有一倒』的風險困境,以此觀之,回 應於屏東等偏鄉地區的失智盛行率情形,此一健康不平等的階層化現象,一方面意指的是關乎到失智資訊的相對透明程度,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照護資源、家庭支持等 等的客觀事實。冀此,各項的策進作為,理當也應該是要整全多層的,比如說在預防性防護一事上,初篩的檢測機制,要如何契合一般人口群體(general population)的潛在需要,藉此提供支持性質的各項福利服務,至於,偏屬於高危險人口群體(high-risk population)或是標定人口群體(target population)的失智服務,又要如何有其分類、分級與分流的制度規劃,比如安全保護、護理照護、藥物諮詢、福利身份、經濟扶助、作息安排、生活照 顧、夜間喘息、學習輔療、社會?與、社區融合或是失蹤協尋等。

最後,也有可能因為認知的能力問題、家境的結構性限制問題而導致無法成為獲得到確切服務到的人口群體(serviced population),事實上,此一黑數的失智人口族群,無論是孤獨性存在於現實的生活世界還是存在性孤獨於自我的虛幻世界,因為,失智所可能增生出現 的自我隔絕或社會排除,這才是問題的針砭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