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隨著2016年總統大選的逼近腳步,虎視眈眈的各個政黨,總是圖謀要如何在頭角崢嶸的零和競爭裡,以求取勝選的優先契機,就此而言,民主進步黨籍總統候選人的出線,就有它綜融性探討的必要。

誠然,當政黨輪替已然成為當代台灣一地重要的民主政治內含之際,那麼,政黨彼此之間的良性競爭,理應是要優先於候選人的個別特質,這其中包括有性別、籍 貫、生出地乃甚至於所謂的家世背景,就此而言,要如何讓個人魅力的神聖領導,得以綜融於法理統治的制度性傳承,這何嘗不是點明出來台灣一地的代議政治,尚 未提升它所應該要具足的民主特質,像是尊重、多元、包容、差異、責任、制衡與監督等;連帶地,要如何擺脫造神運動的集體盲思,那麼,究竟在意的是個人的歷 史定位?還是一脈相傳的民主內含、特質與精神,能夠在總統選舉裡賡續傳衍?以此觀之,總統選舉的結果,就不全然是超凡入聖的成名立萬,而是選民如妳、我, 又要如何對於諸如子民、良民、順民、暴民與公民,已進行相關的解構、重構和新構工程?

再者,關乎到性別、政黨別抑或是其它背景屬性等等的觀測指標,亦突顯有待進一步廓清的某些迷思,比如說:究竟有可能再一次贏得政權的是民進黨籍總統?而首 次取得大位的會是女性總統?還是新任的總統是民進黨籍?總統的性別是女性?抑或是她的婚姻狀況是未婚?此一基本命題的思辨,用以點明癥結點乃是在於:究竟 我們期待國家領導者要有那些的俱足條件,舉凡從人格特質、學識涵養、專業知能、國際視野、治理能力等?連帶地,在當人不讓的捨我其誰之際,又有無針對從戒 嚴時代、解嚴時代到前國民黨時代、前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到未來的後民進黨時代,以面對諸如國會亂象、經濟困境、社會迷失以及價值錯亂等等盤根糾結的脫序現 象,思索比例原則的政黨責信。准此,對於候選人所提列『創新、就業、分配』的新經濟核心概念,重點不在於「四個不會」的連帶保證,而是一種政事變革的轉化 契機,有無因此找到大夥一起拼的願景藍圖!?

最後,約莫同時的美國,也從過去『柯林頓‧希拉蕊競選總統大位!』翻轉為『希拉蕊為美國奉獻而出來選總統!』的競選定調,以此觀之,某種的去性別化、去政 黨化、去族群化以及去封閉我執主義化,這對於台灣一地的總統選舉來說,應屬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從相同的過去以找出共同未來的奮鬥目標,君不見:記憶所及的 任何一場選舉,選前和選後,一路走來始終不團結的選舉結局,又何嘗是我們所深切期待的民主政治或政黨輪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