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玲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變性網紅罔腰日前於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懷孕而引發輿論撻伐,並且遭到高雄市衛生局的約談,最後終於承認超音波照、孕度照及人體試驗懷孕等頻繁動作,全為作假。該事件一度引發正反兩派人馬於網路上展開論戰,支持一方認為罔腰僅是上傳撫凸肚照或是媽媽手冊的照片,佐以嗜睡等曖昧字眼,卻無端遭受有心人過度解讀;反對者則基於醫學論點,認為變性仍不具生育功能,罔腰身為公眾人物不僅未道歉,甚至任由錯誤訊息無限的傳播發酵,如此的行徑乃為人所詬病。

暫且不論罔腰身為變性人是否有懷孕的可能,但是,從整起事件裡窺見到的卻是罔腰始終採取強勢且不認錯的態度,來面對外在的質疑聲浪,同時也堅稱一切都是為有心人刻意操弄、自己從未正面承認照片及字句是影射本人,乃甚至於表示如此的獵巫行動,無疑是要讓人無法自由書寫,對此,心理學家費斯汀格在1975年發表《認知失調理論》(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指稱人們為了拉近信念與現實的落差,想盡各種方式以自圓其說,至於,矛盾之處則是避而不談,滿口牽強解釋且固執己見。

基本上,網紅為了於短時間內增加曝光率及知名度,採取最具話題性的表演,以作為快速達成目標的取巧方式,也因此造就「網紅亂象」的層出不窮,比如愛莉莎莎肝膽排石法等,誠然,多數造成爭議的網紅自有一貫的套路,即從劍拔弩張到低姿態道歉,如此的轉變,在於合理化自己的匪夷行為,藉此取得他人的諒解、從而,改變大眾的反對態度;再則,支持者無條件的相挺,這也是催化從眾行為的重要因素,不論是罔腰的懷孕事件或是愛莉莎莎的肝膽排毒法,為什麼總是有一群死忠粉絲如影相隨?

就《烏合之眾》的作者勒龐所提及的群體心理和行為:「人為了融入群體之中會讓所擁有的智力、獨立性、理性全數消失,反之無意識情緒占了上風,彼此影響下使得群體變得缺乏推理與判斷。」,多數人的決定可能是接受某些特殊人群的暗示,影響群體的是偶像模板,而非學理學派的理性論證,而模仿行為也只是情緒傳染之後某種的合理化現象,這也造就了認知失調理論在團體中,還是有發揮的使力空間。

信仰是將對於現實生活的失落投射之中,再期待藉由他人以滿足內心的渴望,身為助人工作者需具備獨立思考及理性判斷的能力,面對個案因為疾病干擾或是心理素質所造成的認知失調,一昧的否認與反對,僅是造成關係破壞,適時理解個案被認同、被接受的需求,輔以尊重與同理,強化其自信的信念。對我來說,治療從來不是我擔任社工的中心任務或目標管理,我喜歡聽個案說故事,即使是內容不見得符合事實卻是他們最真誠的渴望。曾經服務過一名13歲的家暴個案,他說想要當海賊並邀請我成為他的夥伴,然後,開心計畫著未來的冒險並對此深信不疑。他其實只是希望有個正向的成人楷模能提供指引、冀望有個能安心成長的所在,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我的聆聽與尊重,實為是最好的陪伴,也因此成為他生命中的支持能量。

晃眼10多年過去,不知道他是否已經找到一同冒險的夥伴,以及那片名為『希望的海洋』的願景圖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