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沛伶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碩士)

 

看了順民老師的文章之後,內心有很多的感觸及很大的悸動,畢竟,想成為幼教老師,一直都是我從小寫問作文時,就立下的願望,成長過程中的我,也總是被推選為班長的我,記憶猶新的是,小學老師曾經在成績單的評語上寫下「友愛同學且具有領導能力」,更加堅定了我想當老師的夢想。

終於長大,真的在托嬰中心、幼兒園、課後照顧班(安親班)的不同照顧領域裡,學習當稱職的老師,經過一番摸索學習和自我覺察,發現最能勝任愉快的是三到六歲的年齡層(幼兒園),感謝父母親從小的栽培,讓我在英語方面有濃厚的興趣,沒有猶豫及擔心害怕,一直以來我都選擇全美語的幼兒園,也從基層的行政老師、助教,直到現在可以獨當一面。

本著愛孩子喜歡與孩子相處的初衷,投入幼教業已經有十年以上的經驗,然而,幼教現場的高師生比(1:15),對於教學現在的每一位老師而言,確實是身心靈很大的負擔,從事前的備課、自製教具、撰寫教案與其他老師開會討論教學大綱、設計符合各個年齡層的主題課程、事後的教學檢討等,都是身為老師獨當一面且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親師溝通更是一門高深的藝術,為人師的我最常聽到的話是「老師,我的寶貝就麻煩您囉~他十點要吃藥,但是他不喜歡吃藥、請老師耐心對待他,還有他不喜歡喝水,但是每天一定要喝滿600c c !另外,他不愛吃青菜,請老師務必鼓勵他多吃一點,還有他也不喜歡午睡,請老師耐心哄睡唷!」,諸如此類的擔心與交代,其實我都可以理解為人父母對於寶貝的關心和呵護,不過,還有一種情況也是我經常遇到的,那就是:「老師,請問您是怎麼教小孩的,我家寶貝是最乖最棒的,都是您沒有好好教育他,現在他不但會推人、打人還會頂嘴,老師您可以好好檢討一下嗎?」

坦白說,幼教老師每天的工作極為繁瑣,因為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咪、阿公、阿嬤、外公和外婆的心頭肉,在教學現場的我發現,有不少家長的期待是,老師可以一對一專心地照顧我的寶貝,其實對老師而言,這是很大的為難!

誠如順民老師所言,「環視照料、照顧與照護的三照工作,學齡前的托育、教保工作,本質上,雖然是一種以愛為名和從愛出發的勞務工作,但是,就其體質、性質的實務操作而言,光只是彰顯愛之光環的道德性期待,終究是要有人性誘因及制度設計或結構性限制的多重考量」,關於老師所述,我有很深的體會及感受,當老師用心的教育及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孩子時,得到的往往不是家長的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更多負面的指責,為何投身幼教業多年的我,之所以沒有選擇轉換其他工作,真的只是本著一顆愛孩子的心及希望陪伴孩子成長的初衷,然而,當這份努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要求甚至於質疑時,真的會讓為人師表的我,感到無力和失望!

老師天天要面對15個小公主小王子,還不能有意外跌倒受傷的時候,甚至連被蚊子咬,也要怪老師照顧不週。坦白說,這對老師而言,是一項極大的身心負荷力,新聞上不時報導有虐童及孩子被不當對待的事件,這些老師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卻是有不妥之處,不過,即使如此,幼教老師的辛苦與辛酸,卻是家長們無法體會和經常忽視的。

總之,當一位溫柔且態度堅定有原則的老師,這是我對於自己的期許,期待下一代都可以在健康快樂的環境底下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