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指出:今年(2011年)的第2季落於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增升到11萬4千戶,而家戶之內的人口也增逾至27萬人,雙雙創下了歷年的新高; 連帶地,針對全球化競爭、非典型就業型態及其所謂的工作貧窮現象,政府業已藉由新版社會救助法的實施,以擴大扶助的範圍。顯然,關於貧窮線家庭的飆增現 象,是有它社會安全討論的必要。
誠然,「貧窮」作為一項客觀的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當只會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以增升更為複雜和深邃的概念內含,就此而言,對於貧窮議題的切入討論,要如何就其蘊釀性、情境性、剝奪性、過程 性、累積性、歷程性等等的貧窮特質,以思索貧窮現象議題的動態性關係,換言之,偏向於切割式的處遇模式,多少會讓止住貧窮的停損設置,隱含著安於貧窮抑或 是複製貧窮的可能性弔詭;連帶地,要如何正視生命事件或生命流點之於生命周期與生命歷程的衝擊影響,這亦點明了對於貧窮的議題探究,一直以來都是欠缺長期 性的追蹤調查,如此一來,每年固定進行的中低收入戶訪查,就只能流為資產調查(means test)的社會行政作業,這對於貧窮資料庫的建檔工作來說,殊為可惜!
再則,落實在貧窮之於生活世界的運作意義上,那麼,「貧窮」一詞所糾結「窮人」與「貧戶」的合和意義,點明了對於貧窮議題現象的論述解讀,是要有從個體層 次以進一步地擴及到集體層次甚或是整體層次而來的綜融探究,而這也使得架接在貧窮之於不同屬性特癥而來的策進作為,無論是貧窮青年化、貧窮中高齡化、貧窮 老年化、貧窮女性化、貧窮男性化、貧窮單親家庭化、貧窮區域化,理應都要有從各自之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處遇計劃、服務輸送以及照顧 管理而來的分殊性討論。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旨在於要如何因應貧窮人口族群本身的個別性差異,據以設計出分門別類的濟助計劃(categorical relief plan)!
至於,扣緊貧窮之於社會心理集叢的對照意義,那麼,某些惡質性發展的迷亂現象,就有它嚴肅看待的必要,比如說:從『買不起就算了!』心生出『連租也租不 到!』或是『連租也租不起!』,此一個人知覺到的貧窮次文化,除了擴大了原有的貧富距離外,眾多個體經驗的貧窮感受,一旦蛻變成為某種集體性質的貧窮次文 化,那麼,社會秩序運作的正當性,就有它受到質疑甚或是否定與挑戰的可能性,就此而言,對於包括貧窮家庭以及貧窮家戶人口,雙雙創下新高一事的論述解讀, 就不全然只是歸咎於全球化競爭、非典型就業型態而來的工作貧窮現象,而所謂付諸於新版社會救助法的實施,也不應該只是其中一種的解套措施,相應而來的租稅 手段,就有它回應於貧窮議題現象之於資產累積、所得重分配以及社會性移轉的基本提問!
最後,現行的做法固然是將落於貧窮線以下家庭依其貧窮程度分為3款,但是,僅就第三款之類的工作貧窮(working poor)其及人數不斷的增加,實則直指著相與關聯的解套對策,就此而言,宜要有針對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依其貧窮程度而來之分級、分款、分時與分程的對應措 施,畢竟,僅就濟貧、扶貧、止貧與脫貧而來的連續性關係來看,要如何避免從中度的貧窮風險以惡化成為高度風險之既無恆產也無收入的第1款家庭,說明了現行 濟貧的解決對策,是需要從長計議的;連帶地,要如何化解濟貧措施之於福利依賴與道德危險的人性誘因結構,這多少指陳出來從負所得稅的建制措施到扶貧過程當 中所必須要彰顯的自助精神和脫貧意願,在在都是濟貧措施可能的變革方向!
總之,對於包括貧窮家庭以及貧窮家戶人口雙雙創下新高一事,除了憂心可能的脫序現象外,回應於脫貧的關懷旨趣,那麼,從累積性剝奪、滾動性影響到社會性排 除而來的預期結果,此一近乎因果式的宿命關係,為政者是不能掉以輕心的,畢竟,從匱乏、不足、怨懟到反社會心理等等的身心感受和真實經驗,是很容易被民粹 化而成為壓倒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