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3月8日國際婦女節的到來,行政部門自當是有一番作為的通過性儀式表態,這其中來自於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所最新編布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更有達到錦上添花的加分效果,這是因為,在這一方面我國的性別平等表現,已經是位居為全球第6名,更為亞洲各個國家之冠,只不過,耀眼成績背後所隱含的迷思、弔詭,會是性平議題現象的關懷意旨所在。

首先,一如行政機關的大內宣所言:近年來我國持續落實推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及其各項的性別平等政策與措施,致力於打破過去社會傳統觀念對女性發展的限制及性別刻板印象,對此,幼托預算已經從2016年的150多億,大幅增加到今年超過550億元,僅以育兒津貼為例,現在每個月25,00元,今年(2021年)的八月起將調升到3,500元,明年(2021年)八月則為5,000元,藉此實現「0到6歲國家幫你一起養」的選舉政見,如此一來,希望得以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同時期望有助於女性發展自我,並且能夠在每個領域都能發光發熱,以此觀之,姑且不必深究採取津貼手段為主的托育政策,是否有顧及到托育服務輸送之於量質兼具的整體性考量,抑或是該項撒錢式的大放送,是否具體回應包括需求評估、過程評估以及結果評估在內的績效管理機制設計,單就不斷加碼金額的幼托預算,係以減輕婦女作為育兒主照者負擔的思維邏輯出發,這一點足以突顯現行家庭私領域性別分工的不平等情事,還是一項尾大不掉的變革課題,如此一來,性別體制的性別刻板印象上要如何有所突破,這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而這也用以投射出來此一「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準公共托育策略—女性發展自我」的謬誤命題。

其次,現行35-39歲或50-55歲的女性,常因生育或照顧家庭因素而有中斷或提早離開職場的情形,但是,到了2020年之際,35-39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業已提升至近八成二,50-55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也提升至近六成四的歷史新高,實屬難得不易;連帶地,依據<女性勞工母性健康保護實施辦法>,要求雇主對於懷孕或產後一年內的女性勞工,如從事對母體及嬰兒健康有危害之虞的工作,應訂定母性健康保護計畫,藉此擴大對於女性的保護,只不過,在這裡的思辨真義實乃是要去正視勞動職場裡所關涉工作條件、可比價值、友善環境的整體性關照,而非是聚焦於女性勞工懷孕或產後的標地對象,更遑論對於懷孕、產後的諸多隱形性別歧視情事。冀此,相迎國際婦女節的應景說貼,宜是要有性平躍進的目標管理策略,而非一味地掉落在像是員額、數量、比率等性平盲思的框架裡,甚或是某種感覺良好的大內宣。

總之,國際婦女節的『這一天』及其所對應女性多重角色扮演的『每一天』,如何讓托育女性化、長照女性化、次級勞動女性化、收入所得不足女性、貧窮女性化、老年貧窮女性化、性騷霸凌女性化、強人女性化等等的『女性化』處境遭遇,有其創造性轉化的可能,遠地不說,擺盪在「總統是女性vs.女性當總統」的性平觀念廓清,就是一項基進的性平工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