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貽婷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以近日所發生醫院內的群聚感染事件為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剛開始不公開北部某醫院的「封口行徑」,到最後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的「脫口演出」,以迄於「鬆口公布」為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的事件演變上,此一「封口」-「脫口」與「鬆口」所之於對媒體、社會大眾諜對諜的戲劇性演出,揮舞的是如何避免民眾恐慌的大旗,並以「一言堂」來阻斷民眾獲取疫情消息之知的權利,乃甚至轉主動為被動,而無法充分、及時、透明且完整向社會公開疫調,如此一來,反而是造成更多的社會恐慌,最後演變成為更加嚴重的社區擴散事件。

從去年(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候,指揮中心每天均向民眾進行彙報,定期報告最新的疫情進度,也從統一指揮的「超前部署」演變到現在滾動式修正的消極應變,以此觀之,指揮中心對於部桃醫護感染的消息「封口」、醫院樓層「封樓」的分艙分流處理方式,到最後演變是否要有對於桃園圍城行徑的脫序情境,而今,桃園醫院群聚案隔離者竟攀升至967人,乃為疫情至今的最大規模隔離人數,只不過,從「院內群聚」引發為「社區擴散」危機,政府是該有從「失策」到「失能」的檢討必要。

對此,最根本的問題係出自於部桃醫院的感控管理,但是,至今依舊未找出破口之所在,更因為醫護人員自我的防疫意識薄弱,造成「院內感染」有演變成為「社區擴散」之虞,就此而言,扣緊公共衛生領域及社會倫理原則的關懷意旨,當有不同的發想思考,僅以1992年Loewenberg與Dolgoff所提出之倫理順序七大原則為例,豈不是有擺盪在社會大眾的「保護生命原則」重於確診病患的「隱私保密原則」的相互拉扯,並且據以呼應1998年Reamer所提出「公共利益優先於維護個人私利」與「生存權優先於累加善」之倫理抉擇困境的解決問題模式,從而促使我們對於疫情的因應對策,得以進行包括集體安全、整體安危在內的結構性考察。

總之,回歸到疫情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衝擊影響,須從生態系統理論的環環相扣和層層堆疊切入,換言之,這已經不再只是個體的微視層次而已,更要放大到巨視層面,來做不同的策略性規劃,乃甚至於國人均須具有高度的疫情危機意識、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避免社交群聚活動,藉由繃緊神經和上緊發條的全民總動員,來共同面對更為關鍵的社區或群聚擴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