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報載有鑒於國人吸菸率的下降幅度有限,再加上青少年吸菸率偏高,衛生署當局考慮調高菸品的健康福利捐,預計目前每包的菸品健康福利捐將再調漲20元,對此,關於以價制量的菸品健康福利捐,是有它延伸性思考的必要。
誠然,對於菸品健康福利捐是否再次調漲以及調漲的幅度要有多大的基本提問,還是在於:調漲的菸品健康福利捐,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在其問題解決 之際,又隱含那些外部成本?就此而言,按照官方的說帖,那麼,若干推論的邏輯性,是有它商榷、議論之處,或許,相較於其他的國家,台灣地區菸價的確是偏 低,但是,如此偏低的菸價是否就是導致青少年抽菸率始終降不下來的構造因素,關於這部份還是需要就其原因、結果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以思索各種可能的影響變 數,連帶地,期盼調漲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後,便能降低國人的吸菸率,就一點的命題假設,更是需要被檢驗與討論的;至於,單純只是調漲福利健康捐,而非去碰觸 到菸稅的結構性問題,這多少突顯了福利健康捐的調漲,只是某種的權宜之計。
事實上,扣緊經營管理之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以及推廣(Promote)的4P架構,那麼,對於菸品健康福利 捐的調漲與否,宜要有另類的綜融思考,首先,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需要先將『菸品』做產品的功能定位?究竟是屬於低價格的便利品、較高價格的選購品、高價 格的特殊品抑或是視情況而定的冷門品?究竟是屬於生理層次的需要(needs)還是心理或社會層次的衍生性欲求(wants)?究竟是屬於短期性或是長期 性的顧客關係?諸如此類的思辨,亦點明出來:政府當局還是過於簡化與窄化『菸品』背後的複雜性,姑且先不去論斷業者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法,但是,『菸品』之 於不同客層、客源而來的對應策略,就不單單是限縮在健康福利捐的調漲幅度上?畢竟,產品、價格、通路與推廣等4P,彼此之間是環環緊扣和相互生成的,因 此,即便是調高了菸品本身的健康福利捐,但是,對於4P所可能產生的牽動關係,這一點是需要進一步廓清、探究的。
其次,範定在以價制量的思維模式,那麼,調高健康福利捐的用意為何?意圖增加捐收,藉此提升專款專用之指定用途的目標效益?還是得以降低包括青少年在內的 吸菸率?倘若是前者,那麼,癥結點還是要回歸到包括全民健保在內的運作機制上,以進行通盤性的必要檢討?至於,思謀透過調高20元的菸品健康福利捐,以有 效降低所謂的吸菸率,這一點,更是需要就包括菸商、癮君子等相關人士(stakeholders)的個體環境以及就吸菸行徑之人口統計、經濟、科技、政 治、文化等總體環境,以進行詳實的深究,比如說:同樣是面對菸品健康福利捐調高20元,那麼,從戰後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X世代 (1965-1976年)、Y世代(1977-1994年)以迄於E世代(1995年過後),各個世代就有它不同的因應方式;連帶地,從購買菸品的『行 為』還原回到看待吸菸行徑的『認知』與『態度』的串聯性關係,那麼,關於調高菸品健康福利捐的行政目標,還是需要有效釐清的?
總之,此種調高菸品健康福利捐之以價制量的權變作為,當有它從生產端、供給端、需求端、媒合端以及生態環境端等等的整體性考量,即使是有它調漲之後的預期 性效果,但是,諸多非預期性的外部成本,亦說明:一旦是調漲了菸品的福利健康捐,那麼,下一波抗菸行動的啟動,已然是蓄勢待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