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來自於民間社福機構所進行的一項關於「一○八年國高中職生睡眠情況大調查」顯示:有高達九成的高中職生每天睡覺的時間不到八小時,主因係為課業壓力,至於,為了提振精神以避免上課打瞌睡,則是有三成的學生每周喝一到三次的咖啡或能量飲料,這其中大約有百分之六的學生每天都要喝咖啡;連帶地,有九成的高中職生學生平均每天睡不到八小時,乃甚至於是有超過兩成是每天睡不到六小時,如此一來,其所造成的衝擊影響就不僅止於諸如睡眠困難、容易動怒、緊張不安、憂鬱低落之類的生理戕害,而是涵蓋從生理、心理、認知、人際到社交等等不同程度的構造影響。

事實上,上述以高中職生為其受訪對象的調查結果,當只是冰山一角的整體社會事實呈顯,這是因為:就其晚睡所招致的「睡不飽」,有三成的主因乃是來自於課業本身,因此,相與對應的學習效能及其因應措施,是有通盤檢討的必要,至於,因為情緒或失眠導致晚睡或是因為玩手機而晚睡,雖然各占兩成,但是,失眠與手遊所增生出來的症候群和成癮症狀,這多少也點明出來如何針對「睡不飽」的客觀事實及其原因結果,以思索串聯、貫通的現象針砭、處遇,如此一來,「睡不飽」的議題現象,就不單單只是學生的個別性差異處境,而是有其背後之制度設計和生態環境的相互拉扯影響。准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指涉出來的是一種從睡眠時間到螢幕時間、從居家時間到在校時間、從學校時間到補教時間、從讀書時間到休閒時間以迄於從放空時間到靜心時間的綜融考察。

再則,關乎於「睡眠」一事所涉及到的標地人口族群(target population),也是要從高中職以擴及到國小國中以迄於大專院校學生;從學生身分以延伸到社會人士;以及從主流人口以蔓延到退休人口,只是,在這裡的睡眠不足一事,究竟所指涉的是有睡但是時間不長的「睡不夠」、想睡但是難以入眠的「睡不著」抑或是工作屬性而無法完整休息的「睡不長」等等的類別範疇,如此一來,一方面是有必要針對睡眠不足的經驗現象,以進行分類分級的考察論述;連帶地,如何就其睡眠的時數及其品質之歸因事由和後續配套,以思謀整全多層的解套對策,否則,無論是「睡不夠」、「睡不著」或「睡不長」等等「睡不飽」的睡眠歷程,理應是要有扣緊性別、年齡、職業類別、工作屬性及其身心狀況,以舖陳各自的『睡眠圖像』。

總之,擺盪在睡眠障礙之間的迷思與弔詭,既有是出自於時間管理的單純技術問題,也有是需要中長期處遇的身心狀況難題,但是,單就台灣地區每年服用一億顆安眠藥的變遷事實來看,該項「睡不飽」所之於「睡不夠」、「睡不著」或「睡不長」的『睡眠圖像』,需要的是大數據的資料勘查,而此一跨域整合的另類流行病學考掘,已然也是面對當代社會文明病徵的一項重大挑戰工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