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隨著麵包冠軍達人吳寶春師父決定遠赴重洋到新加坡攻讀碩士學位,這使得關於越級跳讀一事,理應有它延伸性的論述思考。

誠然,即使是為吳寶春師傅以量身訂製所謂的「吳寶春條款」,但是,最終吳寶春還是選擇負笈海外,以一圓實力倍增的人生願景,雖說是跟社會的觀感和情感有所 背離,但是,激情過後的省思,卻是一門重要的社會人文課題,畢竟,新加坡大學與吳寶春這兩者之間的供需媒合,早有它雙別的各自盤算,因此,投以祝福的同 時,在這一場獵人頭的秀異人力爭奪戰裡,屬於落敗的台灣一方,究竟習得那些借鏡教訓,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僵化、社會大眾的鈍化以及利益關係者的蛻化,這 是因為,要如何因應「吳寶春條款」的修法,而得以海納更多的『「吳寶春門」』,藉此為困境中的台灣社會,注入更多由下而上的活化力量:至於,旁觀如一般的 社會大眾,又要如何反思「教育」作為一種改變的力量,要如何從體制內以延伸到體制外、要如何從正規學制以擴及到生活世界以及要如何從職前鑲嵌於在職而來的 終身學習和機會教育,就此而言,一種隨時帶著走的能力充權,要如何被有效建置和穩健運作,這多少點明了國人還是過於將「教育」限縮在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以致於忽略於「教育」在安身立命之心靈結構上,所可能產生的轉頻和轉化的能動力量。

至於,從「吳寶春」來談吳寶春個人,那麼,高階的教育深造,固然是有其對於過往努力成就的肯定讚譽,但是,一旦是回到學術社群的遊戲規則裡,那麼,要如何 補強跨越高中職、大學階段而來的知能落差?要如何正視不同身份轉換所可能產生的時間排擠效應?要如何體認到從決策層級、管理層級到作業層級彼此之間可能的 跳躍和貫通?以及要如何思謀學位取得之前和之後的職涯規劃?就此而言,癥結點就不在文憑的取得,而是在學位攻讀的過程當中,是否領悟到學理與實務、管理與 實做之不同典範的教化意義?也就是說,實做意義的麵包研發,架接在管理知識的學術氛圍,會不會出現個人能力所不及於向上爬升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有無可能藉由負笈海外而得以系統化和結構性地與世界接軌?有無架接在諸如伴讀或陪讀等較為權變的學習方式,藉此縮小成本的耗損,從 而達到更大的學習效益?以及有無更為體認到經營權與所有權以及管理和研發相互切割的必要性,藉此讓麵包王國得以可長、可久?

最後,入學資格的「吳寶春條款」有無可進一步再度放寬學位認可的下一則「吳寶春條款」,畢竟,擺盪在學習與學位、學歷與實力以及打天下和治理天下之間,就不儘然只是單純人性誘因和文憑主義的拉扯,而是要回歸到內化於心靈世界的改變和轉化,究竟可以多深且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