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這一、二個月下來,幾位公眾人物相繼仙逝離我們而去,這其中包括有縱橫舞臺的李國修導演、福爾摩斯的林杰樑醫師以及球愛天空的徐生明教練,在緬懷這些哲人所遺留下來的人身典範之際,亦隱含某種社會變遷的時代脈絡意義。

基本上,從李國修導演、林杰樑醫師到徐生明教練等人,以不到60陽壽的年紀來看,對照於近77歲平均餘命的一般國人男性同胞而言,是多少有些的不捨,只 是,回到這些人所身處的時代背景來看,那麼,戰後嬰兒潮的這一群三明治世代,更隱含的是當代台灣從匱乏到成長之轉折階段所傳達的結構性意含,一言以蔽之, 四、五年級生的這些人,相當程度上都是所謂的『台灣之子』,在等待風起的同時,就只能藉由個別的嚴以律己和寬以待人,以相迎於各種頭角崢嶸的可能生機,尤 有進者,在充滿著危機感的憂患意識底下,任何的成長,其所指涉出來的未嘗不是一種自己超越自己的不斷挑戰,以此觀之,這一路走來所幻化出來的人身典範乃 是:『機會』是給誰時都在做準備的人,而沒有所謂準備妥當與否!

事實上,從這些哲人不同的人生奮鬥史,亦可窺見出來某種共同的屬性特徵,那就是:一件事、一輩子以及始終如一,亦即,一輩子把一件事做好就是一項圓滿的功 德,就此而言,觀照於自我探索、生活氛圍、社會環境以及職涯規劃,時下的新生世代似乎是少了一點築夢的動機和圓夢的動力,特別是植根、紮根以及深根的基本 功夫,以此觀之,對於包括李國修導演、林杰樑醫師、徐生明教練抑或是其它成名立萬的哲人身上,要如何從表相的的世俗成就,藉以思索心靈結構內在轉頻的可能 契機,這會是激情過後所要學習的生命課題,畢竟,「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之堅持、紀律與精進等等無形力量的發想,多少已被光顯亮麗的社會名氣所取代!

誠然,從李國修導演、林杰樑醫師到徐生明教練,其所標舉的應是江山代有新人出的時代意義和階段轉折,只是,這種歷史賡續的鑲箝目的,更是告示我們:『一本 初衷、做妳自己、居安思危、樂天知命』的生命哲學和生活之道,或許,『大手牽小手、幸福跟著走!』,但是,『小手牽大手,大手需先懂得放手!?』對此,要 自吋思索的是:此時此地的中年人,究竟我們的心境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還是「見山又是山?」的諸相非相?